七月的包公庙小学,暑气与朝气交融。青岛科技大学支教团在三年级教室开启“我的梦想”主题班会,用一堂课为乡村孩子编织逐梦经纬。

班会初始,支教老师指着黑板“我的梦想”粉白大字,讲述着平凡人因梦想闪光的故事——老木匠守着匠心做桌椅,乡村医生风雨无阻护健康。这些扎根生活的“小梦想”,让孩子们眼中的迷茫渐渐消散。

随后,老师邀请同学上台,在黑板写下梦想。想当特种兵的男孩挺直腰板,一笔一划写下“特种兵”,敬礼的手坚定有力;渴望成为警察的女孩,用粉笔郑重落下“警察”二字,标准的敬礼藏着守护正义的决心;立志做教师的小姑娘,写下“教师”后比出的剪刀手,传递着点亮他人的热忱......

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里,“消防员”“特种兵“警察“教师”等梦想依次绽放。这堂团课,不仅让乡村孩子懂得梦想无关大小,更让他们看见:热爱生活、奔赴热爱,本身就是值得骄傲的旅程。当孩子们围在“梦想黑板”旁,细数未来模样,支教的意义也悄然落地——以梦为灯,照亮乡村童心向光而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