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红安实践续薪火,青春服务暖民心

    发布时间:2025-08-04 阅读:
    来源: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
 2025年7月,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深入“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红安县尚古山村,开展以“青春服务乡村,赓续红安薪火”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民生走访、红色研学、公益服务等多元实践,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为“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初到尚古山村合照 陈菓 供图
 
  在尚古山村江家田,队员们跟随村干部阮春和指导老师走进农户家中,倾听乡村个体故事。一户农家里,满墙的奖状格外醒目——家中父亲因早年意外全身烧伤,如今靠捕捉野生小龙虾维生,老母亲在村里做绿化零工,两代人合力供女儿走进大学校园;隔壁表亲家的聋哑母亲,每日在果园辛勤务工补贴家用,面对生活始终笑意盈盈。这些坚韧的笑容里,藏着老区人民刻在骨子里的红安精神。
  红安县14万儿女参军、2.2万人牺牲的壮烈史诗,成为队员们最生动的思政课堂。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锈蚀的步枪与泛黄的作战图,无声诉说着“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长胜街的列宁小学内,黑板上依稀可辨的革命标语与苏维埃银行的旧账本,让队员们触摸到苏区军民自力更生的奋斗基因;董必武故居中,墙上“朴诚勇毅”的家训木牌被摩挲得发亮,这四个字恰是红安人精神的生动缩影。更令人动容的是87岁的姜能山老人,他守护着87座烈士墓,一守便是60余年,那句“你们没有后人,我便是你们的后人”,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让队员们真切读懂了红色传承的千钧重量。
  
  图为参观纪念园队员照片 宋佳怡 供图

  闲暇时,实践队员们走上村里的公路开展防溺水宣传。他们带着小喇叭和宣传单挨家挨户走访:遇到村民,会方言的队员用乡音反复叮嘱“暑期要看护好娃,千万别让去河边玩”;碰到不识字的老人,便蹲下身指着宣传册上的图画耐心讲解,直至对方点头说“晓得了”。村民们认真倾听的眼神,是对这份努力的最好认可,也为后续持续开展安全宣传、筑牢乡村暑期安全防线积累了扎实经验。
  实践途中的点滴相助,总让队员们心头温热。前往梨园的路上,恰逢在果园工作的叔叔路过,他看到队员们顶着烈日步行,立刻停下车笑着招呼:“天热路远,我载你们去,多跑几趟没关系!”他多次往返载送队员,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也没歇脚。临别时,又钻进果园摘了满满一筐青梨硬塞过来:“带回去尝尝鲜!”这来回奔波的身影和带着清香的梨子,成了实践中最暖的注脚。
  

  图为叔叔热心载送队员照片 陈菓 供图
  16天的实践转瞬即逝,队员们带着红安的泥土气息与青梨的清甜踏上归途。那些在农户家中见到的坚韧笑容、红色旧址里触摸到的精神脉搏、乡间路上收获的热忱相助,都已化作青春行囊里最珍贵的收获。大家深知,“赓续红安薪火”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他们将带着实践中汲取的力量,让青春在服务乡村、传承红色基因的路上继续前行,让红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三下乡推荐
  • 青春挺膺担当 赋能美好未来
  • ——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路生花,设绘乡程”实践团队——芜湖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 2025-08-0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