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革命精神,地信学院“赴南京市探寻红色基因”实践小队于6.24奔赴南京,走进雨花台、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历史印记中汲取奋进力量。
雨花台:缅怀英烈,筑牢信仰根基 实践首站,小队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整齐列队,敬献鲜花,深切缅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步入纪念馆,珍贵的史料、震撼的实物,生动还原了革命志士们坚定理想、无畏牺牲的斗争历程。实践小队成员拾级而上,庄重的氛围让青春的脚步愈发沉重。在陈列馆里,泛黄的书信、生锈的刑具,无声诉说着烈士们的坚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恽代英等革命志士以热血践行信仰,让队员们深刻领悟:信仰是黑暗时刻的执着坚守,是甘愿为理想燃尽生命的纯粹。“看到先烈们在残酷环境下仍坚守信仰,我深刻领悟到‘信仰’二字的重量,这是最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小队成员郝雯静感慨道,先辈们的精神激励着大家传承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在纪念碑前,队员们庄严宣誓,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誓言,化作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指引。
刘欣宇 供图
梅园新村:回溯历史,感悟革命智慧 随后,小队走进梅园新村纪念馆,探寻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在周恩来同志办公居住的旧址,简陋的陈设、珍贵的文件,诉说着“南京谈判”的艰难与智慧。队员们穿梭于展厅,透过历史照片、书信手稿,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们为和平民主顽强斡旋的不易。“先辈们在复杂局势中坚守初心、灵活斗争,这种智慧与担当,为我们应对成长挑战提供了启示。”小队队长表示,要将这份革命智慧融入学习生活,砥砺前行。实践中,队员们围绕“梅园精神的时代价值”开展研讨,结合专业知识剖析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深刻认识到:担当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为家国奉献的每一步。
孔艺雯 供图
渡江胜利纪念馆:致敬胜利,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最后一站,渡江胜利纪念馆里,巨大的“千帆竞渡”雕塑、珍贵的渡江战役文物,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磅礴气势。队员们跟随讲解,了解战役背后的故事,从筹备到胜利,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团结一心、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豪迈,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年要传承这份力量,在奋斗中勇攀高峰。”队员梁亚的分享,引发团队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续写青春担当。在互动体验区,队员们通过VR技术“重走”渡江路,模拟驾驶战船突破防线,真切感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这场“沉浸式”学习,让红色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奋进动力——正如纪念馆里的标语所言:“渡江精神,永放光芒”,激励着青年一代勇担时代使命。渡江胜利纪念馆里,渡江战役的场景震撼人心。千帆竞渡的气势,战士们奋勇向前的身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生动注脚。这胜利背后,是军民同心的力量,百姓摇橹送军、捐物支前,汇聚成摧枯拉朽的洪流。那一刻,小队成员懂得团结的真意——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无论何时,都坚信众人携手能跨越山海。这份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看清个体与集体的联结,明白个人成长应融入时代浪潮,与家国同频共振。
“我们不是简单的‘参观者’,而是红色精神的‘解码人’与‘传播者’。”队员邢怡表示,实践让大学生跳出书本理论,在历史现场感悟信仰力量,更懂得将红色基因转化为青春奋斗的动力——无论是助力乡村振兴,还是投身社会服务,这份从南京红色地标中汲取的力量,都将成为青年前行的灯塔。
团队合影
此次南京红色实践之旅,小队成员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化了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后续,队员们将整理实践成果,通过文创作品等形式,让红色故事“活”起来、“传”下去,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以青春之笔书写红色传承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