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农业大学: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红色石榴籽”实践团队 杨玉晗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服务基层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7月28日至8月1日,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红色石榴籽”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广德市桃州镇祠山岗茶场社区,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传播青年力量为目标,通过走访慰问、缅怀英烈、产业调研和文艺汇演等形式,将青春热情融入基层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
  7月28日,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红色石榴籽”社会实践团队在祠山岗茶场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展退役军人走访慰问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兵在交流。夏文文 供图
  “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上。”陈老先生是一名曾参加抗美援越战争的退役老兵。老人指着桌边整洁如新的军帽,眼中闪耀着军人荣光,缓缓诉说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小心翼翼地取出泛黄的相册,展示一张年轻时身着军装、肩扛钢枪的老照片,讲述了从泥泞行军路到训练场挥汗如雨的点滴往事。“没有老一辈人的付出,就没有当下的和平。”团队成员夏文文听后深受触动,她表示:“正是有无数像陈老先生一样不畏牺牲的前辈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国家的稳定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传承先辈“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肩负起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重现战火记忆,缅怀英雄岁月
  29日下午,团队来到广德烈士陵园,开展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在纪念碑前,团队成员肃立默哀,以最真挚的心意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成员们参观烈士英名墙,阅读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一次次凝视中沉淀信仰、坚定信念。站在烈士名单前,我们仿佛看见的只是一个个普通个体,但放眼这条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我们看到的是承载着无数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灵魂的延续,是一个民族可歌可泣的抗战史。那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是一场场生离死别的记忆,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安宁。
  
  探寻产业转型,共谋乡村发展
  7月31日,团队前往祠山岗茶场公司名优茶加工厂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转型路径。在调研过程中,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向团队成员全面介绍了茶场的发展历程和运营现状。从茶叶的种植管理、加工工艺,到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工作人员系统地讲解了企业在实现茶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在交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与实践团队在科技赋能、环境治理、农业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双方积极分享观点与见解,强调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青年积极投身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广阔天地。
  
图为团队成员与加工厂工作人员的合照。江玉婧 供图
 
  军民同唱赞歌,代际共谱华章
  8月1日下午,“红色石榴籽”实践团队应邀参加茶场社区举办的“八一建军节”文艺演出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表达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敬意与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活动中,黄女士深情演绎黄梅戏经典曲目《女驸马》,展现了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喻同学以饱含感情的演讲,讲述了军人精神对青年一代的深远影响,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红色石榴籽”团队也倾情献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国家的感恩之情。演出还特别设置了小学生为退役老兵系上红领巾的温情环节,以最朴素的方式致敬曾经为国家安全奉献青春的英雄们。
  “非常感谢社区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还能站在舞台上,和年轻人们一起表演、一起感受节日的氛围。”刘奶奶是向日葵舞蹈队的一员,表演结束后,她来到舞台下方与实践团队的成员亲切握手,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此次文艺演出不仅是一场感恩与敬意交织的文化盛宴,更是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社区、润泽人心的生动体现。它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荣誉感,也为青年群体与基层群众之间架起了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的桥梁。
  
  图为文艺演出现场。江玉婧 供图
  此次“红色石榴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思想启迪的过程。团队成员在一次次交流、记录、服务、共鸣中,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学习了如何服务基层,更是深化了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和承诺。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拓展红色教育、科技创新和乡村服务融合形式,了解基层、建设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他们将在行走中感悟,在服务中成长,在担当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