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蓬莱中粮长城:在传承与创新中构筑中国葡萄酒产业标杆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酒香悠韵,鲁地新程”调研队 董先校
 
  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核心力量,蓬莱中粮长城凭借对品质的坚守、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产业趋势的深刻理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出了一条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发展路径。其发展逻辑既扎根于国宴品质的深厚底蕴,又深度融入现代消费趋势,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
  一、全产业链数字化重构产业标准
  蓬莱中粮长城早在2013年便依托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理念,构建起覆盖"葡萄栽培-生产酿造-质量追溯-物流销售"的全链条信息化管控体系,成为国内首家"数字化工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葡萄园每块地块的精准管理,结合全自动控温发酵系统、柔性压榨技术等20余项核心工艺,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稳定性。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数字化管控,不仅使生产效率提升30%,更建立起行业首个可追溯至葡萄种植地块的质量标准体系,荣获中国质量协会2019年度质量技术奖。
  在原料端,蓬莱中粮长城建立起全国最大的马瑟兰单品种葡萄园,通过"可视化、信息化"种植管理,打造出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标杆葡园。这种对特色品种的深耕,使其在2025年柏林葡萄酒大奖赛中,龙脊园马瑟兰干红一举斩获大金奖,成为中国高端葡萄酒品质的代表。
  二、精准卡位年轻消费市场的创新实践
      面对年轻消费者"果香、柔顺、微醺"的偏好转变,蓬莱中粮长城早在五年前便启动产品革新。其推出的三度、六度、九度低度酒系列,通过人工酵母定制技术精准调控酒精度,在保留果香的同时降低辛辣感,2025年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研发的187mL小酒版产品,凭借便携性和场景适配性,在即时零售渠道表现突出,成为年轻群体聚会、独酌的热门选择。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端,更延伸至人才战略。企业近年引进的创新型人才中,具备食品科学、生物工程背景的专业人才占比超35%,推动研发出"果香柔饮型干红""长城君雅白兰地"等20余款新品,累计获得国内外大奖100余项。
  三、产区协同与品牌价值的深度绑定
      蓬莱作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其"阳光、海洋、砂砾"的3S法则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土特征。蓬莱中粮长城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产区文化深度融入品牌建设:其海岸系列产品突出"温润柔雅"的风格定位,通过沙砾土壤的透气性和海洋性气候的昼夜温差,塑造出层次丰富的酒体结构。这种对风土的极致表达,使烟台产区品牌价值连续七年稳居全国榜首,2025年达860.24亿元。
      在渠道布局上,蓬莱中粮长城采取"酒庄旅游+终端体验"的双轨策略。依托蓬莱的旅游资源,通过品鉴课程、酿造体验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粘性,但始终将其定位为"辅助手段",核心竞争力仍聚焦于产品本身。这种清醒认知使其在2025年电商渠道中,解百纳干红、雷司令干白等主力产品稳居销量前列,印证了"品质决定复购"的市场逻辑。
  四、行业变局中的战略定力与前瞻布局
      面对葡萄酒市场长期被白酒压制的现状,蓬莱中粮长城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其全产业链布局覆盖从葡萄种植到终端销售的完整链条,通过数字化管控将生产成本降低15%,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实现价格亲民化。这种"高端品质+大众价格"的策略,使其五星系列产品在300元价位段市占率超20%,成为政务接待与家庭消费的双重选择。
      在行业趋势研判上,蓬莱中粮长城敏锐捕捉到政策红利。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出台,其作为烟台产区链主企业,正牵头整合204家生产企业、63座酒庄的产业资源,推动形成"一带三谷"的集群发展格局。这种产区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整体议价能力,更在2025年葡萄酒旅游大会中,助力烟台获得国际负责任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认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国宴用酒的品质坚守到年轻市场的精准破局,从全产业链的数字化革新到产区价值的深度挖掘,蓬莱中粮长城的实践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发展范式。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其"品质为本、创新为翼、产区为根"的发展路径,正在重塑中国葡萄酒的全球竞争力。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