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调研队探访中粮长城:解码葡萄酒消费期望与产业实践的互动逻辑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酒香悠韵,鲁地新程”调研队 孙婧慧
7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酒香悠韵,鲁地新程”调研队走进蓬莱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围绕“山东蓬莱产区酒庄葡萄酒产品与旅游消费者期望比较”的核心课题,实地考察葡萄种植、发酵酿造、陈酿窖藏全流程,并与企业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从年轻群体的消费偏好到产品创新的落地,从价格策略的制定到酒庄旅游的定位,调研队在一手信息中梳理出产业实践与消费需求的动态平衡路径。
一、产品创新:精准对接年轻消费偏好
在发酵车间,低度酒系列的生产场景成为调研焦点。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很早就关注到年轻消费者对“果香、柔顺、微醺”的偏好变化,通过人工酵母定制技术调控酒精度,推出三度、六度、九度系列产品,既保留葡萄本身的果香,又降低了辛辣感。目前这类产品在年轻群体中接受度颇高,例如新推出的果味气泡酒除了根据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了口感和味道上的调整,绚丽的外包装也相当吸引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眼球。
为更好地响应消费需求,企业近年引进的创新型人才中,35%以上具备食品科学、生物工程背景,推动研发出“果香柔饮型干红”等20余款新品,累计获得国内外大奖100余项,形成了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二、价格策略:平衡品质与大众消费能力
陈酿车间内,工作人员谈及产品定价时表示,企业始终兼顾品质与大众消费能力。以300元左右的五星系列为例,其既满足政务接待对品质的要求,又贴合家庭消费的预算,在该价位段市占率超过20%。这一策略的背后,是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管控降低15%生产成本的支撑——从葡萄园的物联网管理到生产车间的自动化设备,每一个环节都在精准控制成本,以应对国内葡萄酒产业面临的高税费压力。
这种“高端品质+大众价格”的定位,让不同消费群体都能找到适配的产品,也回应了普通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关注。
三、酒庄旅游:定位辅助,聚焦产品核心
针对蓬莱的旅游城市属性,企业在酒庄旅游布局上有着清晰的定位。工作人员表示,酒庄旅游主要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品鉴课程、酿造体验等活动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和体验,但核心竞争力仍聚焦于产品本身。例如,酒窖内设置的风土解说牌,虽能帮助游客理解沙砾土壤、海洋气候对酒体风格的影响,但最终促成购买的关键还是酒的口感和品质。在访谈中,工作人员提到,除了包装口味这些外在因素,最终会影响到消费者是否真正消费以及是否会进行回购的最重要因素,其实还是产品本身。这无疑再次印证了一个品牌想要长久发展下去,离不开专注于产品本身的初心与动力。通过此次深度访谈,调研队也看到了中粮长城吃起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定位也与企业“酒庄旅游+终端体验”的双轨策略一致,既利用了蓬莱的旅游资源,又不偏离产品核心,为调研分析旅游体验与消费决策的关联提供了实践参考。
四、行业展望:在消费变迁中稳步前行
交流中,工作人员也分享了对行业发展的看法。他认为,葡萄酒在国内的普及需要时间,受千年饮酒习惯影响,其市场份额短期内难以超越白酒,但年轻群体中喝白酒的人逐渐减少,为葡萄酒产业带来了长期潜力。对于即将踏入行业的年轻人,他建议做好职业规划,保持与行业共同成长的耐心。
目前,作为烟台产区链主企业,蓬莱中粮长城正牵头整合204家生产企业、63座酒庄的资源,推动“一带三谷”集群发展,并助力烟台获得“国际负责任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认证,为产业发展积蓄力量。
从葡萄园的数字化管理到车间的年轻化探索,从旅游辅助定位到行业趋势研判,调研队在此次探访中,将“产品创新、价格平衡、旅游赋能”与调研核心课题深度绑定。接下来,这些来自一线的洞察将与问卷数据交叉分析,精准找出产品供给、旅游体验与消费期望的差距,为蓬莱产区实现“产品优化—旅游赋能—消费满意”的良性循环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每一滴葡萄酒都承载起产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期待。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