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助力百千万|南瑶故事墙上绘,靓乡“艺术家”突击队妙笔赋乡韵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靓乡“艺术家”突击队
  南瑶村,这个静卧于南江口站旁的小村庄,因现代交通节点与传统乡土肌理的交织而独具文明张力。当广工“靓乡突击队”的艺术笔触与这里的墙面相遇,物理边界便化作了文明叙事的载体。队员们以400平方米的墙绘为媒介,用十五个日夜的创作,在斑驳砖石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南江流域的农耕密码、铁轨脉络的现代动能、童年记忆的文化基因,皆在笔墨间获得当代诠释,构建起乡村文明传承与革新的立体坐标。

高铁主题墙绘,是城乡文明互嵌的隐喻。画面中,飞驰的列车突破二维边界,车窗内的郁南黄皮、南瑶大米等物产,既是地理标志的视觉转译,更是“县域—村级”产业结构的符号呈现。
图为墙面改造前
图为墙面改造后
  铁轨与南江古河道的时空叠印,暗合“传统水运—现代交通”的演进逻辑,直指“交通重构乡村价值”的命题:当交通网络与乡土空间共振,乡村价值便突破地域阈限,向更广阔场域辐射。
  相关图片:

  小学门口墙绘是价值观培育的红色阵地,核心直指“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新则民族新”。
图为墙面改造前
图为墙面改造后
  红领巾与团徽的鲜红底色铺展成精神土壤,少先队员与青少年群像构成视觉主体:胸前红领巾与身后红旗形成呼应,手中工具象征实践担当。
  这种构图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认知榜样—理解责任—践行使命”的递进式培育,让价值理念通过视觉符号的渗透,在青少年心中建立“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意义联结。 
图为队员们的绘画过程
  农户院墙的水稻创作,是农耕文明的微观叙事。以季节为轴铺展的画面中,春季耕种的犁耙翻动红壤、夏季生长的稻浪随风起伏、秋季收割的镰刀映亮谷穗,三个节点串联起作物生长的生命韵律。
图为墙面改造前
图为墙面改造后
  创作中对泥土色调、水波纹路的处理均源自实地观察,老式秧马与现代插秧机的并置,则清晰呈现“传统技艺—现代技术”的传承脉络,使“一粥一饭”的物质认知升华为对文明延续的精神体现。
图为墙面改造前
图为墙面改造后
         这组墙绘与去年创作的村落生活场景形成互文:去年以“南瑶豆腐制作”“乡村邻里情”“童年记忆”等为主题的墙绘,构成了村落的情感基底;今年新增的高铁、校园、稻田主题,则搭建起发展维度,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文明档案。队员与村民的互动让作品从“外来表达”变为“在地生长”——种植户校准色彩、农户讲述农耕故事,共同完成了文化主体的意义共建。 
图为去年墙绘图片
        画笔落下,南瑶村的墙面已成为文明传承的鲜活载体。广工“靓乡突击队”以400平方米墙绘串联起农耕记忆、现代动能与红色传承,让传统与现代在砖石上对话。去年村落生活场景与今年发展主题墙绘互文,共同构成完整的乡土文明档案。队员与村民的携手创作,让艺术扎根大地,让每一笔色彩都承载着在地情感与文化认同。这场青春助力的墙绘实践,终以艺术之力为乡村文明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留下温暖注脚。
 
三下乡推荐
  • 草木藏珍,青春传薪
  • 202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厦门医学院“汇志百草”实践队在鲍红娟、陈兰妹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仙景村
  • 2025-08-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