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依托英语专业特色组建的“译路同行”志愿服务团队,始终秉持“用语言连接世界,以专业助力成长”的理念。2025年7月14日至21日,团队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开展的五天支教活动中,将英语教学与学业帮扶深度融合,通过创新课堂形式、搭建实践平台,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知识与梦想的道路。
(图为“译路同行”志愿服务团队合照)
趣味英语课堂:让语言学习“活”起来
团队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志愿者跳出传统课本框架,设计了一系列沉浸式课堂,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语言魅力。
夏依林英文版《花木兰》课程上,以动画片段引入故事,再用简单的英语短句引导孩子们思考。“Who is Mulan?”志愿者问道,扎着小辫的女孩立刻站起来,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回答:“She is a hero!”随后,孩子们分组扮演故事角色,在对话中自然掌握“hero”“brave”等词汇,课堂上笑声与朗读声交织。
(图为志愿者在借助花木兰的故事教授英语)
(图为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小小外交官”课程更是打开了孩子们的全球视野。8名孩子化身不同国家的代表,围绕“环境保护”主题用英语展开讨论。“We need to plant more trees!”“No more plastic bags!”虽然语句简单、语法稚嫩,但孩子们认真倾听、大胆表达的模样,展现出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图为志愿者介绍外交技巧)
(图为小朋友扮演不同国家进行谈判)
精准学业帮扶:为成长之路“添”动力
志愿服务团队不仅注重课堂上的英语教学,更构建了“课堂巩固+课后辅导+激励机制”的立体化学业帮扶体系,助力孩子们全面提升。
考虑到孩子们的英语基础存在差异,团队建立了“一生一册”积分制。积分可在结课仪式上兑换文具和手工艺品,这一机制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常常能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听到他们争先恐后用英语回答问题的声音。
(图为小朋友们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针对部分孩子在发音、语法上的薄弱点,志愿者们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开展一对一辅导。遇到发音不准的单词,志愿者曹梦颖放慢语速、反复示范,让孩子跟着模仿;碰到语法难题,志愿者夏童就用简单的例子讲解,直到孩子完全理解。一位平时内向的男孩在志愿者们的鼓励下,从不敢开口到能流利读出简短的英语句子,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图为小朋友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
团队还通过英语单词趣味竞答、双语故事分享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在竞答环节,孩子们分成小组,抢答志愿者提出的英语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双语故事分享中,孩子们用中英双语讲述简单的故事,既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又提升了表达自信。
(图为小组活动小朋友积极举手)
一周的支教时光虽短暂,但“译路同行”志愿服务团队用专业的英语教学和精准的学业帮扶,让英语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持续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优质的英语教育资源,让英语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翅膀,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文:孙亦阳 曹梦颖
图: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