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扎根昌都——汉江师范学院艺心边疆支教团纪实
2025-08-01 来源:汉江师范学院
青春力量扎根昌都——汉江师范学院艺心边疆支教团纪实
8月1日,西藏昌都的晨雾尚未散尽,汉江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已带着教具走进教室。实践活动进入第四天,队员们在教育帮扶中探索出更具温度的方式,用科学实验、个性化辅导编织起高原上的成长纽带。

“看这块石头,能不能撬动旁边的木头?”课堂上,队员们用捡来的石子、树枝搭起简易杠杆,三年级的卓玛踮着脚凑近观察,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当队员轻轻推动石子,木头真的微微抬起时,孩子们的惊呼声差点掀翻屋顶。这场“就地取材”的科学课,让抽象的杠杆原理变得可触可感,课后20余名留守儿童围着队员提问,课本上很快贴满了写着“你比石头还厉害”的彩色便利贴。

三年级教室的错题本上,雪山图案格外醒目——这是队员顿珠拥措与次仁共同的“创作”。“次仁计算总出错,但画几何图形特别棒。”顿珠拥措指着一道用彩笔标注的三角形题解释,他们把错题按“计算类”“图形类”分类,用藏汉双语写解题思路,如今次仁看到图形题,会主动说“我来画给你看”。

四天相处,队员们摸清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密码”:给爱踢足球的洛桑设计“进球答题”游戏,答对一题就能赢一张贴纸;把数学公式编成藏语顺口溜,让基础薄弱的孩子边念边记。“不是追赶进度,而是找到他们的闪光点。”队员拉姆的笔记本上,记着满满当当的“孩子档案”:“格桑画的唐卡能当教具,达瓦讲的青稞故事比课本还生动。”

夕阳为昌都的山峦镀上金边时,队员们整理教具的手仍带着粉笔的微凉,口袋里却装满了孩子们塞来的干花与手绘卡片。“高原的风会吹散脚印,但有些东西能扎下根。”团队指导老师在总结中提到,这场实践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队员们用科学实验点燃探索欲,用个性化辅导守护成长节奏,更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读懂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深层含义。

据悉,实践队后续将结合昌都地域特色,开发“藏地科学小课堂”系列课程,把高原生态、传统技艺融入教学,让知识传递既接“地气”又有“灵气”。正如队员们在日志中所写:“青春的力量,不在于走过多少路,而在于留下多少种子。”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这些带着温度的帮扶,正悄然成为连接汉藏情谊的纽带,让成长的力量跨越山海,生生不息。
三下乡推荐
- 青春聚力语润傣乡 共谱边疆发展新篇
- 2025年7月25日至31日,南昌大学“傣乡语润”推普团深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精准实践推动普通话普及,将语言推广与民族文化传
-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