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巧手裁古今 青铜文化焕新姿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来源:铜载古今·纸剪春秋—少儿铜剪工坊志愿服务队
青春巧手裁古今青铜文化焕新姿
  ——阿坝师院少儿铜剪工坊暑期实践活动落幕
  【本网讯】为了以剪纸为创新载体活化青铜文化传承,为了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古蜀文明、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为了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有效传播路径,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2025年7月23日至30日,教师教育学院“铜载古今纸剪春秋——少儿铜剪工坊”实践小队在指导老师黄敏的带领下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剪纸为桥,连接青铜文明与当代少年,在8天里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活动伊始,队员们精心准备印有三星堆太阳轮剪纸图案的礼品袋,用青春巧思为文化传播铺垫温暖底色。课堂上,他们化身“小老师”,以PPT解读三星堆青铜太阳轮、纵目面具等文物,将古蜀铸造工艺、太阳崇拜等知识转化为生动语言。孩子们握着剪刀,从临摹对称的太阳轮光线到雕琢面具的镂空纹路,在指尖翻飞中触摸文明印记,首批太阳轮剪纸作品完成时,课堂里的欢呼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图一】为铜剪工坊小朋友进行太阳轮剪纸实践。罗燕姿供图
  
  
  【图二】为铜剪工坊小朋友展示青铜面具剪纸作品。罗燕姿供图
  研学途中,队员们先后探访文宗苑、花果山与金华山。在文宗苑,数字技术重现的陈子昂生平让大家感悟唐代文人风骨;花果山日出时圆形光晕与放射光线,让队员们顿悟青铜太阳轮的自然灵感;金华山古亭木刻、石碑凿痕,则为剪纸线条提供了历史范本。这些发现被融入后续教学,让孩子们剪制的“神树”剪纸多了几分山水灵气。
  
  【图三】为实践小队研学金华山。罗燕姿供图
  
  7月28日,小队走进社区开展调研,从学童到白发老人,百余份问卷收集到珍贵反馈:家长认可“青铜+剪纸”的创新形式,建议增设亲子课;非遗专业学生点赞活动对传统的活化;社区则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见证文化联结。
  截至7月30日,活动累计教授青铜纹样剪纸200余幅,形成3套融合自然与历史元素的教学方案。实践小队表示,将带着收集的建议继续前行,让青铜的厚重与剪纸的灵动,在更多人心中生长出文化自信的新芽。同时,也让实践小队感悟到文化传承并非简单的技艺复刻,而是要让传统与当下生活相连——当孩子们在剪纸中读懂青铜纹样的自然灵感,当社区居民为课程创新出谋划策,传统文化便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份实践让队员们更加坚信,青春力量能为古今对话搭建桥梁,让千年文明在当代土壤中持续生长。
 
  稿源:铜载古今·纸剪春秋—少儿铜剪工坊志愿服务队
  
三下乡推荐
  • 草木藏珍,青春传薪
  • 202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厦门医学院“汇志百草”实践队在鲍红娟、陈兰妹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仙景村
  • 2025-08-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