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淮北理工学院学子赴大泉村开展豆腐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校团委的指导和支持下,7月27日,淮北理工学院“青春助力·泉新振兴”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大泉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聚焦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通过实地观摩、深度讲解与沉浸体验,让青年学子零距离触摸乡土文化脉搏。
  
  千年技艺话传承
  
  当日上午,实践团成员齐聚大泉村文化展示馆。在专业讲解员生动详实的讲述中,同学们开启一段穿越千年的豆腐文化溯源之旅。讲解员结合史料,讲解了八公山作为豆腐发源地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大泉村与豆腐文化绵延不绝的深厚渊源。从古法石磨的悠悠岁月,到卤水点浆的神奇智慧,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在讲解中变得鲜活立体。队员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深刻理解了“八公山豆腐”这一金字招牌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底蕴和独特地域文化价值。
  
  作坊烟火见匠心
  
  带着历史的余温,实践团走进村内坚守传统工艺的豆腐作坊。一踏入作坊,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同学们屏息凝神,全程观摩了豆腐制作的完整工序:从精选黄豆的浸泡软化,到石磨碾浆的细腻研磨;从大锅煮浆的氤氲蒸汽,到关键环节的卤水点化;再到豆腐花的凝结与最后的压制成型。作坊师傅边操作边讲解,细致说明了每道工序的温度、时间掌控要诀,以及如何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进行适应性改良。同学们用镜头捕捉下匠人们专注的眼神和娴熟的动作,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传统生产场景,深刻感受到非遗技艺在当代的顽强生命力。
  
  躬身实践悟艰辛
  
  实践的核心在于亲身体验。在作坊师傅的严格监护和安全指导下,队员们获准参与到制作的特定环节。部分同学尝试推动沉重的石磨,亲身体验豆粒在石磨间被研磨成浆的奇妙转化,感受传统工具的独特力道与辛劳;另一组同学则在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观察卤水缓缓滴入热豆浆的瞬间,见证蛋白质凝结成絮的神奇“魔术”,并尝试了简单的搅拌操作。尽管只是浅尝辄止,但亲手触碰原料、感知温度变化、参与关键流程,让书本上的“匠心精神”变得无比真切而具体。“亲手推过磨,才知道每一块豆腐都凝聚着汗水与时间的重量,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添一份敬意。”一位参与体验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知行合一赋能振兴
  
  这场深度聚焦豆腐文化的实践活动,是一堂行走在乡土上的生动思政课。同学们通过聆听系统讲解,溯源文化根脉,建立了强烈的文化认同;通过实地观摩生产,理解了特色产业的现状与价值;更通过亲身体验环节,真切感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文化认知+产业观察+动手实践”的模式,不仅深化了青年学子对乡土核心资源禀赋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大泉村的豆腐,是美味,是历史,更是乡村振兴路上值得深耕的特色篇章。
  
  (文:刘孜文 陈艺玮 图:淮北理工学院阡陌新程乡村实践团队)
作者:刘孜文 陈艺玮 来源:淮北理工学院阡陌新程乡村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舞动企石,探秘麒麟
  • 2025年7月10日,广东科技学院麒麟舞脉突击队在东莞企石村开展了一场聚焦麒麟舞的专项调研活动,以问卷为笔,书写传统文化保护新答
  • 2025-07-30
  • 广工突击队科技激活廉洁基因
  • 7月7日至13日,广东工业大学“青”廉天下冠突击队赴惠来县谢正蒙纪念堂,开展了一场以数字化技术活化传统廉洁资源的创新实践,为
  • 2025-07-3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