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从“龙须沟”到“生态河” 湖工商学子解码圭塘河的绿色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三下乡”生态护卫队在长沙市雨花区深入调研,探寻圭塘河从环保部和住建部联合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到“国家级美丽河湖”的生态蝶变之路。

破茧重生,治水奇迹耀湖湘

  圭塘河为城市内河,全长28.3公里,集水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如今河畔随处可见孩童嬉水、市民漫步,与昔日“龙须沟”的面貌天壤之别。90年代后,这条长沙城南“伤疤”曾触目惊心:污水直排,垃圾淤塞,水质劣V类,臭味熏天。经过近年系统治理,圭塘河流域已实现蝶变新生:主要河段水质跃升至Ⅲ类,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沿河形成多业态融合模式,“龙须沟”成功蜕变为“国家级美丽河湖”,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圭塘河的破茧重生,是写在湖湘大地上的绿色答卷。湖工商学子此行,正是为了破解其生态治理密码。

(长沙市圭塘河香樟路至劳动路段治理前后巨变掠影 雨花区河长办供图)

系统治理,“三纵三横”筑根基

  实践团调研揭示,圭塘河的蜕变经历了三个阶段,雨花区政府治理理念创新至关重要。2006年启动截污治理,搬迁、关停排污企业;2014年启动河岸景观改造;2017年重新进行顶层设计,由分段造景向全流域系统治理、全方位提质转变,创新构建了“三纵三横”体系。“三纵”即源头减排(企业搬迁)、过程控制(海绵城市及管网建设)、末端治理(生态滤坝),“三横”即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民监督的协同机制。这一套组合拳使圭塘河环境明显改善,并带动周边产业升级,实现生态反哺经济,使这条曾经的“臭水沟”焕发新生。

科技赋能,智慧水务克难关

  实践团访谈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总经理王润,了解到圭塘河治理核心在于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和精准识别处理污染源。项目团队创新耦合水文、管网、防洪和水质四大数学模型,构建覆盖全流域的“数字大脑”,锁定100多个合流制排口的雨污溢流为主要污染源。在溪悦荟等重点河段建设由6个地下滤室和9个生态滤坝组成的半集中式处理系统,将污水转化为清洁补水回注河道。智慧水务系统实时调控闸门阀泵,确保净化流程高效运行。

(实践团队员参观长沙中建圭塘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智慧水务模型 陈丝雨摄)

创新机制,PPP模式注活水

  圭塘河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创新也是调研的另一收获。流域生态治理需要巨量资金投入,为破解融资难题,雨花区政府创新性引入PPP模式,探索“政府直投+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团体协同+全民参与” 新机制,累计投入近100亿元,有效化解“资金难”痛点。通过引入企业投资,不仅解决了河道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项目资金问题,还打造了沿河高品质商业体和公益文化设施,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

  全民共治,双河长制聚合力

  “政府+民间”双河长制是另一创举。圭塘河民间河长彭拥军讲起了民间河长队伍的组建历程——从最初几位居民自发巡查,到如今形成百人护河志愿团队,每段故事都蕴藏着对圭塘河的深厚情感。正是民间河长们的坚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和市民的多方协作,生态教育的润物无声,才促成圭塘河水质从浑浊到清澈的蜕变。

  十年蝶变,幸福画卷展新篇

  傍晚的圭塘河畔,队员与纳凉居民交谈。曾经浑浊发黑的河水如今清澈见底,刺鼻异味被花草清香取代,散步遛弯的市民络绎不绝,夜市灯光与白桥倒影相映成趣,亲水平台回荡孩童的欢声笑语。

(实践团对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徐宪康摄)
从人人避之不及的“龙须沟”蝶变成自然呼吸、文华荟萃、居民欢聚、商业多元的生态之河、活力之河、幸福之河,其破题路径说明河流治理需要制度与科技双轮驱动。这条重获新生的河流,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舞动企石,探秘麒麟
  • 2025年7月10日,广东科技学院麒麟舞脉突击队在东莞企石村开展了一场聚焦麒麟舞的专项调研活动,以问卷为笔,书写传统文化保护新答
  • 2025-07-30
  • 广工突击队科技激活廉洁基因
  • 7月7日至13日,广东工业大学“青”廉天下冠突击队赴惠来县谢正蒙纪念堂,开展了一场以数字化技术活化传统廉洁资源的创新实践,为
  • 2025-07-3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