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红色桂岭·文旅赋能:“‘岭’航文旅”突击队助力桂岭文旅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正成为赋能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暑期,广东工业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岭’航文旅”突击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揭阳市桂岭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基因、整合特色产业资源、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突击队带着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让红色记忆焕发新生,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图|“‘岭’航文旅”突击队合影
 
深挖革命记忆,激活乡村振兴精神引擎
  桂岭镇是一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实践团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挖掘当地珍贵的红色记忆。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客洞村红色雨亭——这里曾是红军游击队的重要活动据点,斑驳的墙壁上仍留有抗战时期的标语痕迹;探访了卢沟桥战役十九路军军长王猷建的故居,聆听其后人讲述那段烽火岁月;并与客洞村党员干部座谈,系统梳理当地的红色历史脉络。突击队将这些红色文旅资源详细记录,系统整合,并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红色旅游路线。队长彭政丰表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录历史,更要让红色基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这些创新实践既保留了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又赋予其新时代的表达形式,为桂岭镇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图|突击队参观红色革命旧址
 
升级产业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经济引擎
  突击队深入调研桂岭镇特色农业资源,探索“红色文旅+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细雨蒙蒙中,突击队穿行在桂岭镇的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在葡萄庄园,队员们俯身查看藤蔓间晶莹的果实,与果农们促膝长谈,聆听他们最真实的期盼;在锦鲤养殖基地,他们驻足池畔,看斑斓的鱼群在水中游弋,与养殖户探讨发展的可能。“要让农业更有温度,让乡村更有活力,”这是队员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深知,乡村振兴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要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让每一位乡亲都绽放笑容。在桂岭的每一天,他们都在用青春的热情,为这片土地描绘着更美好的明天。
图|突击队到锦鲤养殖基地调研
 
唤醒历史记忆,铸就乡村振兴文化之魂
  晨光熹微中,突击队漫步在桂岭镇的古巷深处,指尖轻抚过斑驳的青砖墙,仿佛能触摸到时光流淌的痕迹。在鸟围村,队员们驻足于“朝议第”——这座气势恢宏的潮汕古民居前,仰望着门楣上精美的石雕,细数着屋檐下栩栩如生的嵌瓷彩绘,每一处纹样都在诉说着匠人们的智慧与匠心。 
图|突击队参观伟光里民居
  细雨中的双峰古寺更显静谧庄严。队员们轻轻推开厚重的木门,仰望着大殿内历经千年的斗拱飞檐,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而在不远处的天主教堂,哥特式的尖顶直指苍穹,与岭南特色的青砖黛瓦形成奇妙的对话,让队员们不禁感叹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图|突击队参观双峰古寺
  “这些古建筑是会呼吸的历史,”一位队员在调研笔记中这样写道。
  “‘岭’航文旅”突击队深知,乡村振兴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要让文化的根脉深深扎进这片土地,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向双峰古寺的金顶,当游人的笑声开始回荡在伟光里的天井,桂岭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图|鸟围村天主教堂塔顶
作者:方嘉慧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收割希望,定格幸福
  •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服务乡村发展,七月伊始,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青衿筑梦·赋能兴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抚
  • 2025-07-27
  • 民生观察,青春行
  •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民生观察,青春行”调研队开展民生调研工作
  • 2025-07-2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