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燕赵热土传承红色基因——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踏寻初心路,续写奋斗篇
导语: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院团委书记孙扬、辅导员王语嫣与何纪萌的带领下,深入保定军校、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及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以“领悟中流砥柱作用、感受团结抗战伟力、探究人民战争制胜密码、传承不屈斗争精神”为核心主题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旨在铭记抗战历史,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军校寻踪忆将星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红色溯源之旅。实践团首站抵达保定军校旧址,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将领摇篮”的军事学府,见证了叶挺、董振棠等百余位将军的壮志豪情。站在残存的校门与碉堡前,实践团成员张同学感慨道:“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的爱国精神,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图为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所拍摄将军摇篮雕像照片)
勤工留法探初心
实践团来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勤工俭学生名册》《留法通讯》等原始文献,让成员们系统梳理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2000余名革命先驱“工业救国”的实践路径。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青年“以知识报国”的坚韧和勇气。
(图为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内认真讨论历史)
淮军祠里誓担当
实践团走进保定淮军公所,这座集军事祠堂与江南戏楼于一体的建筑群,让成员们领略到了近代中国军政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登上戏楼,成员们发现了多处隐蔽楹联,如“戏台演忠义,沙场见肝胆”,这些楹联不仅展现了淮军将领的忠义精神,也传递了革命火种。在公所祠堂前,实践团全体成员以青春之名宣誓,将传承淮军“以武护国”的勇气和戏楼“以文化人”的智慧,铸就新时代青年的脊梁。
(图为“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淮军公所合照)
槐下誓言映丹心
实践团成员们踏入冀中平原的红色热土。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他们亲身体验了冀中人民“以地道为盾、以智慧为矛”的抗战智慧。站在刻满弹痕的老槐树下,面对团旗庄严宣誓,实践团成员赵同学激动地说:“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为了保卫家园、抵抗外敌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图为“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成员在冉庄地道战老槐树遗址宣誓)
嘎子村里悟赤诚
实践团赴黄湾嘎子村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作为“小兵张嘎”原型故事发生地,该村现存抗战时期地道遗址、八路军指挥部旧址等23处革命遗迹。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换上粗布衣裳,化身成为当年的八路或村民,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内涵。
(图为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听取讲解员讲解铁骨头六连的故事)
(图为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小兵张嘎村换装切身体会当年生活状态)
红科共筑育苗梦
实践团赴黄湾小学开展“红色+科技”支教活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解了红色经典故事,并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加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同时,他们还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简易“无人机螺旋桨”模型,让孩子们在体验科技创造的乐趣中,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陈同学说:“看到孩子们对红色故事和科技制作都充满热情,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红色基因一定能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灯塔。”
(图为“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为黄湾小学授教)
此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青年学子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救亡的光辉足迹,更让他们深刻体悟到了全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所凝聚的磅礴伟力。红色基因的传承,正在这群新时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焕发出照亮未来的璀璨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吕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