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合肥思语儿童康复中心的那一刻,阳光正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来,在淡蓝色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由学前教育、音乐表演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组成的实践团队,带着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开启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图为三下乡成员集体合照。徐婷婷供图
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妙趣横生的折纸艺术课堂。彩色卡纸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渐渐变成活灵活现的小兔子、温馨的小房子。这让我深切体会到,特殊儿童的成长就像一场精妙的折纸艺术,需要教育者以专业和耐心为引导,更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绽放自我的勇气与空间。
图为三下乡成员教小朋友折纸。吴茗怡供图
音乐教室里,清脆的音色与童真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音乐表演专业的同学们用简单明快的儿歌带动着课堂氛围,孩子们或拍手或跺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回应着节奏。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个总是躲在角落的自闭症女孩,在《小星星》的旋律中,她第一次主动举起手臂轻轻摇晃,那一刻,音乐仿佛化作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图为三下乡成员带小朋友上音乐课。吴茗怡供图
心理沙盘室则展现着另一种神奇。应用心理学的同学们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用沙具构筑的奇妙世界。一个言语障碍的小男孩在沙盘中央整齐地排列着小汽车,又在四周堆起连绵的沙山,他用含糊却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大家一起...回家。"这些无声的表达,让我们学会了用更细腻的方式解读特殊儿童的内心语言。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心理沙盘课程。徐婷婷供图
这三天,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我忽然明白,"三下乡"实践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双向的心灵对话——我们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开启认知世界的窗口,他们却以最纯粹的真诚,教会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用爱浇灌每一个独特的生命。这段经历,注定会成为我们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启蒙课。(通讯员 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