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光童梦”实践团通讯稿
当科学的星火点亮童年的夏夜,七月的风裹着蝉鸣穿过社区的香樟叶,7月1日上午9点,无锡市梁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玻璃门被推开,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多名成员,以"冶炼科学之光,守护童真之梦"为主题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科普实践活动。
书页间的红色共鸣——社区阅读角里的文化传承
上午9点在"梁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阳光透过落地窗斜照在木质长桌上,六位身着"鸿山街道志愿者"红马甲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有的托腮轻读《青春之歌》,有的用铅笔在《红色家书》旁标注感悟,书架上"书香梁鸿""改错·成长"的标语牌与卡通装饰相映成趣,连窗外的绿植都仿佛屏住了呼吸,生怕打扰这份专注。
"我们提前阅读了20本红色经典书籍,并且根据书中的内容设计了'书中人物对话卡'与'红色知识快问快答'。"实践团成员小林翻着手中的《青春之歌》,向记者介绍。"昨天有位退休老教师来借书时,看到我们在读《红岩》,特意坐下来和我们聊了半小时,给我们讲述当年他当知青时的故事——这可比课本里的文字更鲜活。"
在书架左侧的"青年社区"留言板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便签,上面的内容例如:"原来雷锋叔叔也写过这么多日记!""我要把今天的感悟读给奶奶听"等等。这些带着铅笔印和贴纸的便签,让红色文化从书本走进了小朋友们的日常。
图为冶光童梦实践团参观梁鸿社区读书处 姜睿供图
细节里的安全守护——消防设施前的责任课堂
"消防栓箱的检查要'三看':一看箱门是否完好、二看水带是否干燥、三看压力表是否正常。"7月2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小王和小姜正半蹲在社区楼道的消防栓箱前,一边操作一边向围观的居民讲解。
小王手持红色灭火器,指着箱内的水管接口说:"您看这个密封胶圈,如果有老化开裂,使用时可能会漏水。再看这个压力表它的指针在绿色区域内才是正常的。"旁边的小陈则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每个消防栓的检查结果——这是他们为社区建立的"消防设施健康档案"。
"以前总觉得消防设施'有就行',今天才知道里面的学问这么大!"社区居民王阿姨边听边拍照,"这些年轻人不仅教我们检查,还留了张'家庭消防小贴士',连厨房油锅起火的应对方法都写得清清楚楚。"
墙面上"消火栓 FIRE HYDRANT"的双语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实践团用这场"沉浸式"检查,让消防安全从标语变成了居民触手可及的责任。
图为冶光童梦实践团学习使用灭火器 姜睿供图
笑闹中的成长陪伴——手工桌前的童梦绽放
"老师!我的纸飞机飞不起来!""姐姐,这个黏土捏的小花要涂粉色还是紫色?"7月3日在"梁孟阖家工作室"里,八个孩子的笑声差点掀翻天花板。实践团成员小姜戴着"巾帼志愿"红帽子,正蹲在地上帮扎羊角辫的朵朵调整纸飞机的机翼角度;另一边,志愿者小周举着黏土模具,和几个男孩比赛谁捏的"社区小卫士"更像。
桌上散落的彩纸、黏土和画笔,记录着这场"暑期成长营"的温馨日常:周一学剪纸,周二做科学小实验,周三排社区情景剧……"我们专门设计了'社区主题'手工课,"小杨举起一叠孩子们的作品,"这是他们用废旧纸箱做的'消防车',那是用彩纸折的'图书角'——既动手又动脑,还能认识社区。"
墙上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和"大同志愿者服务"横幅,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显得格外温暖。"以前暑假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不仅每天都有哥哥姐姐陪我们玩,而且还能学到许多东西!"8岁的航航举着自己做的"社区地图",上面用蜡笔标出了图书馆、消防栓和文化活动室的位置,"这是我给社区画的'爱心地图'!"

图为冶光童梦实践团手工绘图 姜睿供图
实践之外的双向成长
一周的实践结束时,实践团成员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居民的需求清单":有老人希望增加书法课,有家长提议开设"课后作业辅导角",还有孩子偷偷在留言本上写"想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过中秋"。
"我们原以为是我们在服务社区,"实践团团长小陈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阅读时的专注、检查时的认真、游戏时的笑脸,"但后来才发现,孩子们教会了我们如何用更简单的方式传递善意,居民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扎根社区的真实需求'。"
从书页间的红色共鸣,到消防栓前的责任课堂,再到手工桌前的童梦绽放,“冶光童梦”科普实践团用行动证明:暑期社会实践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社区与青年、孩子与成人、文化与生活的双向奔赴。当实践团成员带着社区的"爱心地图"和居民的感谢信踏上归程时,他们知道,这个夏天种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成长为更茂盛的社区温暖之林。
作者:姜 睿
学院:冶金学院
联系方式:1398173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