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固菌净渔,“硝”声匿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山东省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海岳水产有限公司,围绕海参、贝类等水产养殖及其尾水处理技术开展实地调查。实践团队通过采访技术人员、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水产养殖模式的应用,养殖尾水的治理、循环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过程,记录调研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际发展情况。
图为海参养殖车间养殖笼 樊梨洁摄
实践团队聚焦企业水产养殖种类、规模、养殖模式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等多方面问题与公司内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首先来到海参养殖车间,据专员介绍,海参的养殖模式分为多个过程。首先会将海参幼苗放置在车间里专用的养殖笼内,通过喂食特制的饲料令其生长,当成长到一定长度和大小后,会以车间内养殖池为单位投放到沿海的养殖牧场。经过队员的细心观察,饲料以泥状被涂抹在一个个小型的圆盘内,且刚好可以卡入养殖笼内。讲解之余,技术人员让团队成员也参与了给海参幼苗喂食的过程,有队员发现海参幼苗会将饲料吃出许许多多个“月牙”,有队员用手轻轻触摸海参幼苗,感受到粗糙黏腻的触感。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药品存放仓库并听取技术人员讲解相关药品 赵璐瑶摄
接着,技术人员带领团队进入到海参食品与药品的制作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三个正在不停运作、搅拌的生产罐与一排排放满各种瓶瓶罐罐的货架。队员凑近生产罐进行观察,技术人员在一旁讲解到其中添加了酵母菌与多种药物,因此闻起来会有一股山楂味与鱼腥味。顺着走道,技术人员将团队成员带领至存放药品的货架前,为队员们展开介绍。专员坦言,海参的健康生长与食品安全一直是养殖过程中他们最关心的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技术人员讲解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情景 樊梨洁摄
后来,技术人员带领团队成员来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公示牌前,为成员们展开介绍。各类养殖车间的尾水首先会被排入排水管道,这个过程中,水体会先经过气反冲微滤机,去除尾水中残留的细小悬浮物。紧接着,水体会进入沉淀池,依靠重力沉降原理去除大颗粒杂质,再进入过滤池。过滤池中设有大量球形生物载体,这样的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微生物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大大加强了菌群的挂膜率与水中细小颗粒的去除率,也对去除水体中残留的氮、磷元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历过层层处理的水体最终会被排入到清水池,在这里会由在线监测站房进行严密监控。站房内的自动化设备每隔两个小时会自动抽取清水池内水样,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精密监测。当检测多次确保水质恒定且达到排放标准后,清水池内的水体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回收到各养殖车间进行循环利用,一部分排入大海。
从山东海岳水产有限公司离开后,队员们来到附近水产养殖散户进行实地走访。通过采访渔民与发放调查问卷,调研团队发现相较于各水产养殖公司,散户渔民们对于水产捕捞及养殖产生的尾水的处理方法仍了解不足,遂向当地有关部门建议开展水产养殖基础知识的社区讲座。
图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在山东海岳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前合影留念 赵璐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