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轻舞,童心飞扬。为丰富乡村小学暑期生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7月24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青禾童学”支教团走进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陈楼小学,以一纸一折的巧思,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趣味盎然的折纸课,让艺术的种子在乡村课堂悄然萌发。
精心筹备,巧启折纸之门
支教团成员提前规划课程内容,从折纸主题的选定到步骤的拆解,反复打磨教学方案。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点与动手能力,团队最终选定“折纸小猫”作为本次课程的创作主题,并准备了色彩鲜艳的红色卡纸、教学示范视频等材料,力求让课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如图一)

指尖跃动,折出童真世界
课堂伊始,支教团志愿者通过生动的演示,将折纸小猫的步骤一一分解:对折、压痕、翻折……原本平平无奇的红色卡纸,在志愿者的指尖逐渐“变身”为灵动的小猫雏形。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志愿者的动作,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如图二)

“老师,这个角怎么折才对呀?”“我想给小猫折个小尾巴!”随着课程推进,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提问声与欢笑声交织。面对孩子们的疑惑,支教团成员耐心走到课桌旁,手把手纠正折纸角度;遇到折得又快又好的孩子,志愿者则邀请他们担任“小老师”,分享折纸技巧,课堂氛围温馨而热烈。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小手在红纸上灵动翻飞。原本略显生涩的动作逐渐熟练,一个个形态可爱的折纸小猫相继诞生。有的孩子为小猫画上俏皮的眼睛,有的给它“搭配”了折纸小鱼,还有的将两只小猫“组合”成“好朋友”造型,创意十足的作品让课堂充满惊喜。(如图三)

纸短情长,艺润童心成长
“老师你看!我的小猫会‘站岗’啦!”课程尾声,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亲手完成的折纸作品,笑容在稚嫩的脸庞上绽放。支教团成员用相机记录下孩子们与作品的合影,定格这份属于暑期的独特记忆。
“折纸课太好玩啦!我回家要教弟弟折小猫!”可爱的小孩举着折纸小猫,眼神发亮地分享道。此次趣味折纸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力,更在折、叠、剪、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与专注力,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如图四)

据悉,趣味折纸课是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青禾童学”支教团“艺术润童心”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教团以“教育赋能,艺术启智”为理念,希望通过多元的艺术课堂拓宽乡村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支教团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支教课程设计,用知识与陪伴为乡村孩子的暑期生活注入更多色彩,让艺术的微光点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