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经纬间的文脉——探寻西兰卡普的千年智慧与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传承非遗文化,丰富社区青少年暑期生活,2025年7月1日至3日,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杜颖老师带领织锦传薪·六艺赋能——西兰卡普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实践小分队到红卫社区组织开展了西兰卡普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约40名小朋友参与,10位小老师分组指导,以趣味实践让非遗文化“活”在青少年身边。
活动首日,聚焦传统纺织技艺启蒙。小老师以“认识纺织”为主题,借助生动的语言讲解纺织车原理,从古代纺织工具演变,到现代纺织业基础逻辑,将复杂知识转化为童趣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展示如何操作简易织布机。孔蒙蒙供图

理论学习后,实践环节热闹开启。40名小朋友分成10组,每组在小老师带领下,尝试用简易织布机织布。穿线、调整、推动梭子,看似简单的动作,实操起来却考验耐心。有的小朋友因线缠在一起着急,小老师便蹲下身子,手把手教;有的成功织出一小段,兴奋地举给伙伴看。让传统纺织技艺从书本走进实践,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非遗的种子。
图为团队成员教小朋友们操作简易织布机。孔蒙蒙供图

次日,西兰卡普非遗文化成为主角。小老师先介绍西兰卡普的起源、寓意与艺术特色,展示精美纹样图片,“这些图案像密码,藏着土家族的故事!”充满神秘感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好奇倍增。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西兰卡普的起源。孔蒙蒙供图

随后,“粘土制作西兰卡普图案花盘”实践启动。小老师们分发粘土、模具,指导大家选取西兰卡普经典元素,如几何纹样、象征吉祥的图案,用粘土塑形、拼接。小朋友们发挥创意,有的复刻传统纹样,有的大胆创新,给图案添上独特色彩。分组创作时,小老师穿梭指导,鼓励孩子交流想法。当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别致的花盘完成,小朋友们成就感满满,也对西兰卡普的美学价值有了更深理解。
图为成员们带领小朋友们做手工。孔蒙蒙供图

第三天,活动以绘画为载体延续非遗热度。小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观察西兰卡普的色彩搭配、图案构成,启发大家创作“与西兰卡普相关的花纹或人物”。绘画环节,孩子们铺开画纸,拿起彩笔,将灵感化作笔尖色彩。有的绘出穿着西兰卡普服饰的卡通人物,灵动可爱;有的描绘抽象化的西兰卡普纹样,充满艺术感。小老师在旁轻声指导,从构图到色彩运用,助力孩子完善作品。
图为织锦传薪·六艺赋能——西兰卡普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实践小分队与红卫社区孩子们的合影。孔蒙蒙供图

此次红卫社区非遗实践活动,以“纺织体验—西兰卡普创作—主题绘画”为脉络,让青少年沉浸式接触非遗。10位小老师专业又耐心,40名小朋友热情参与,在三天里收获知识与快乐,更让西兰卡普等非遗文化,在社区土壤中悄然传承、焕发生机,为推动非遗走进大众生活,写下生动注脚。
作者:韩誉慧,杜颖 来源:汉江师范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