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西农业大学“三农”实践队坪北镇支教与防溺水宣讲活动纪实:知识护航青春,实践赋能乡村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七月盛夏,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怀揣着服务乡村的热忱,奔赴抚州市坪北镇,开展为期数日的支教与防溺水安全宣讲活动。本次活动以“教育筑基,安全护航,青春助农”为核心,通过趣味课堂、情景演练、文化互动等形式,为当地青少年送上知识与关怀,同时以实际行动筑牢乡村安全防线,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晨光中的课堂:趣味教育点亮求知眼眸
7月6日上午9点,坪北镇中心小学的教学楼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实践队成员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了“知识+趣味+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语文课堂上,队员王家伟以“诗词里的夏天”为主题,带领孩子们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结合插画创作让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跃然纸上;数学课堂则化身“生活实验室”,队员李祖祥通过测量课桌尺寸、计算操场面积等互动游戏,让抽象的几何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上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互动的图片 供图 李祖祥
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本次支教的核心板块,以“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说教模式。队员们自制动画短片《小莲的安全日记》,通过拟人化的莲蓬角色演绎溺水风险场景,当屏幕中“小莲”因独自下水玩耍被困时,孩子们屏息凝视,不少人小声提醒“不能自己去池塘”。随后的实操环节中,队员于鸿睿现场演示救生衣穿戴步骤:“肩带要穿过腋下,卡扣必须反扣两次,就像给身体系上‘安全锁’。”孩子们争相上台练习,在笑声中掌握了关键技能。
田埂上的宣讲:安全屏障筑牢生命防线
针对坪北镇周边水域密布的特点,实践队将防溺水宣讲从教室延伸至田间地头。在镇文化广场,队员们搭建起“情景模拟区”,用充气泳池和仿真假人还原溺水救援场景。“发现有人溺水时,第一反应不是跳下去,而是找大人、打电话、用长竹竿!”队员李祖祥手持3米长的竹竿示范“间接救援法”,并邀请村民参与演练。村民李大叔起初有些犹豫,在队员鼓励下尝试用竹竿拖拽假人后,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救人心切要赶紧下水,原来盲目施救更危险,这法子管用!”

上图为队员在教室对孩子们进行防溺水宣讲 供图 李硕
为强化家庭防护意识,实践队挨家挨户发放《暑期安全手册》,手册中图文并茂地标注了当地危险水域位置,并附上“防溺水六不准”顺口溜:“私自游泳不可行,结伴无师也不行……”队员们还创新设计“家庭安全承诺墙”,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签名承诺,不少家庭主动拍照发至朋友圈,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安全传播链。
暮色里的对话:文化浸润勾勒振兴图景
夜幕降临,坪北镇文化活动中心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正在进行。实践队队员们与村民围坐在一起,以“莲文化与乡村发展”为主题展开交流。队员王家伟展示了广昌县姚西村“莲旅融合”的案例照片:“同样是种莲,姚西村把荷花变成了旅游资源,鲜莲蓬成了‘网红商品’,这给咱们坪北镇的产业发展或许能带来启发。”村民们纷纷点头,种莲大户陈阿姨接过话茬:“我们村的莲子品质也好,要是能像他们那样搞点‘荷花节’,说不定也能吸引游客。”
实践队还带来了自编自导的防溺水情景剧《荷塘边的警示》,演员们用方言演绎“孩子偷下水、村民智救援”的故事,台下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队员们组织“乡村发展恳谈会”,收集到关于“农产品电商销售”“乡村文旅开发”等12条建议,并逐一记录在册。实践队指导老师吴发明表示:“我们不仅要送知识下乡,更要做乡村与高校间的‘桥梁’,把村民的需求带回学校,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
泥土中的收获:青春答卷书写责任担当
活动结束时,实践队队员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心得:“当看到孩子正确演示救生衣穿戴时,突然明白支教的意义”“村民讨论产业发展时眼里的光,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坪北镇副镇长感慨:“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技术,更是一种‘把乡村装在心里’的情怀。防溺水教育让家长更放心,产业调研又为我们拓宽了思路,这样的实践活动,真是越办越好!”实践队队长周明远表示,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通过线上课业辅导、农产品包装设计等后续行动,让青春力量持续滋养乡村沃土。
从课堂到莲田,从安全宣讲到产业探讨,江西农业大学“三农”实践队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诠释担当。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坪北镇,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过池塘边时,会下意识地望向岸边的“安全警示牌”——这道由知识与爱构筑的防线,正与乡村振兴的希望一同生长。(通讯员:王家伟 )
 
作者:王家伟 来源:实地采访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向党践初心,薪火相传担使命——经管学院“合启淮章”团队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青春行绘振兴卷 江西师大学子探访湖陂村新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