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师范大学:青年三履桐城路,文化双辉岁月长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6月30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庆桐城市开展宣讲调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参观学习—理论宣讲—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让团队成员全方位深入学习了桐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更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播撒下文化创新发展的种子,为新时代地方文化传承创新贡献了青春力量。​
  参观学习:访古迹忆英烈,探寻桐城深厚文化根脉​
  实践团队首先踏上了探寻桐城文化根脉的旅程,先后走访了桐城文庙、文化博物馆、六尺巷景区、桐乡书院、桐城中学、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重要文化场所。每一处古迹、每一座场馆都承载着桐城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聆听讲解,认真记录感悟。在桐城文庙,飞檐翘角间仿佛还回荡着古代文人墨客的吟诵之声,团队成员们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深入了解了桐城派文化的起源、发展与辉煌成就,感受到了桐城作为“文都”的深厚文化积淀。文化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系统展现了桐城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让团队成员们对桐城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六尺巷景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家喻户晓,团队成员们在这里深刻体会到了桐城文化中“礼让”“和睦”的精神内核,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桐乡书院和桐城中学则见证了桐城教育的发展与传承,浓厚的书香气息和育人氛围,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桐城文化薪火相传的活力。​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团队成员们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通过对这些红色文化遗址的参观调研,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信念。​
  理论宣讲:入社区传薪火,播撒文化育人种子​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实践团队走进桐城六尺巷社区、建设社区等多个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理论宣讲活动。宣讲内容既包括六尺巷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涵盖了渡江战役等红色文化,团队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将桐城文化的精髓传递给社区居民。​
  在六尺巷社区的宣讲现场,团队成员以“礼让和谐”为主题,结合六尺巷的典故,向居民们讲述了桐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处世哲学和道德规范。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礼让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在建设社区,团队成员则聚焦红色文化,通过讲述渡江战役中的英雄事迹,让居民们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与居民们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居民们的疑问,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文化教育。在西郊社区和龙眠湖畔,团队成员精心布置的展板成功吸引市民的目光。展板上,桐城派文化的千年文脉与当地红色革命故事交相辉映,以六尺巷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景象为主体的海报画面生动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底色。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时而低声交流,时而拿出手机拍摄记录。宣讲员们从老街巷的历史故事讲到新时代的文化发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团队成员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采取了不同的宣讲方式。对于青少年,通过开展文化知识竞赛、讲故事等活动,激发他们对桐城文化的兴趣;对于老年人,则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他们对桐城文化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传递新的文化理念。这种精准化的宣讲模式,让文化育人的种子在社区中广泛播撒。
  实地调研:聚青春赋新能,树立传承创新典范​
  作为桐城派文化发源地与渡江战役重要纪念地,桐城早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保护与传播体系:六尺巷景区年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渡江战役纪念馆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桐城歌”“黄梅戏(桐城分支)”等非遗项目均配备专业传承团队。在此基础上,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队以“激活现存因子、创造新增动力”为目标,将新时代科技元素与文化内核深度耦合,既为桐城文化创新发展提供青年方案,更提炼出可复制的地方文化振兴经验。从六尺巷的青石板路到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展陈墙,从社区宣讲会的互动问答到文创实验室的灵感碰撞,安徽师大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创意激活历史生命力。这场“红韵桐声”的实践之旅,不仅让桐城文化在古今对话中焕发新彩,更印证了一个深刻命题:青年与文化的相遇,从来不是简单的传承接力,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共创——当青春的灵动与历史的厚重相拥,便能谱写出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华章。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始终坚持“文化传承需守正创新”为核心导向,将青年视角与现代思维融入桐城文化的挖掘与传播环节,形成了一套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文化发展方案,为地方文化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青春动能。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红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广东科技学院“蚝程艺脉”实践队赴阳西程村镇:青春创意赋能蚝乡振兴新路径
  • “盛夏躬行 红韵传承”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从“嘉庚故里”到“三晋北野”,他们用专业唤醒乡村“生命情感”
  • 安徽师范大学:青年三履桐城路,文化双辉岁月长
  • 鲜卑韵里的云吞香与传承意 ——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分身剧社突击队调研小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