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数字赋能闽地乡韵,青春足迹丈量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精神,湖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赋能·闽韵乡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3日至16日赴福建省福州市,围绕“乡村振兴”专项调研课题,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及“生态低碳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等关键领域,实地探寻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
  • 探访坊巷“活化石”,寻觅文化保护新路径
         团队首站走进福州文化地标三坊七巷。作为里坊制度“活化石”与明清建筑博物馆,“西三坊、东七巷”格局承载厚重历史。队员们重点考察严复故居等代表性建筑,学习穿斗式木构架、马鞍墙等福州古厝营造技艺。透过史料深刻体悟习总书记“保护传统街区、古建筑、文物是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指示精神。三坊七巷作为福州“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其保护实践为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树立了典范。
 
 
图为7月13日团队成员在严复故居聆听讲解员介绍严复生平事迹  阮雨豪摄
  • AI课堂进侯官,播撒乡村未来“智慧种”
​​​​​​​        ​​​​​​​ 次日,团队成员走进闽侯县侯官村,为当地儿童带来生动有趣的“人工智能的奇妙之旅”科普课。团队成员化身志愿者,通过视频演示、原理讲解,深入浅出地展现了AI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堂上,孩子们踊跃互动,亲身体验AI技术,在志愿者引导下,用AI工具生成“未来职业”形象并拍摄证件照。这场充满科技温度的互动,在儿童心中播下探索创新的种子,彰显了数字教育扶智兴村的深远意义。
 

图为7月14日团队成员为当地学生开设人工智能科普课  阮雨豪摄
 
  • 解码“南宵样板”,触摸三产融合振兴脉动
​​​​​​​         15日,团队深入福清市南宵村全方位探寻其振兴密码。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员们观摩了集家庭农场、凤梨酥工坊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村党委书记薛尔辉以“责任、创新、坚持”六字精髓,向团队阐释了南宵村依托“353”党建机制,实现从贫困村到三产融合示范村的华丽蜕变。在幸福院(长者食堂·学堂),队员们切身感受了银龄群体“家门口”养老圈的便利与温暖。在下和洋古民居文化产业园,革命纪念馆、古厝图书馆、院士故居等场所,让队员们沉浸式感知了红色基因与耕读文化的深厚传承。
 
 
图为7月15日南宵村薛尔辉书记向团队介绍南宵村的历史沿革  阮雨豪摄
  • 问策古村塘里,绘就生态文旅兴村蓝图
​​​​​​​         收官之行聚焦闽侯县塘里村。团队与村支书郑能存深入座谈,学习“修旧如旧”守护古厝、践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理念的实践经验。围绕畲族文化活化面临的人才与资金瓶颈,团队积极研讨,并提出对村内标志性建筑“廊桥”进行3D建模——通过专业软件生成可交互的高保真模型,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展示与智慧旅游管理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图为7月16日实践团队于塘里村与畲族村民亲切交谈  阮雨豪摄

图为实践团队对塘里村廊桥进行的3D建模  闵航制作
         四天调研,实践团以专业视角系统采集了建筑、产业、民俗等多维数据,为后续开发数字乡创应用、构建虚拟展示平台奠定基础。此行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更坚定了青年学子以数字技术赋能乡韵、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团队将持续深化调研成果转化,为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答卷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7月17日实践团队于福州站合影  实践团队提供
 
 
作者:湖北大学“数字赋能·闽韵乡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来源:湖北大学“数字赋能·闽韵乡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广东科技学院“蚝程艺脉”实践队赴阳西程村镇:青春创意赋能蚝乡振兴新路径
  • 鲜卑韵里的云吞香与传承意 ——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分身剧社突击队调研小记
  • 数字赋能闽地乡韵,青春足迹丈量振兴之路
  •  青春感悟瓷韵魂: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团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探寻千年陶瓷文化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