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陕工大'链动安康'实践团解码安康:青春动能破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七月盛夏,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生机盎然。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足迹遍布香山村田间地头、电商服务中心数字平台、贝尔渔场直播现场及纺织车间生产一线,以脚步丈量乡村发展脉搏,以专业智慧赋能产业振兴,在躬身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走进香山:倾听大山深处的呼声
         实践团首站抵达群山环抱的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团队深入走访当地黄牛养殖户与养蜂场,实地考察产业规模、技术水平、销售渠道及面临的实际困难。针对品牌推广薄弱、电商销售经验缺乏等痛点,成员们结合商贸专业知识,现场提出改进建议,并录制养殖环境、饲喂过程等素材,探索直播宣传新路径。在与村干部座谈中,实践团重点调研了该村创新实施的“网格管理+智慧预警”现代化治理模式。香山村将全域科学划分为12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网格员+2名村民协管员”,构建起覆盖全村1500余名村民的安全防护网,显著提升了地质灾害等风险的应对能力。这一“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群众参与”的治理实践,筑牢了乡村安全根基。商贸学院计划建立“暑期实践+线上服务+毕业设计”常态化机制,持续为香山村农产品品牌策划、农旅融合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图为实践团在香山村合照
电商破局: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为探寻电商赋能地方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实践团第二站赴安康市电商服务中心调研学习。通过参观展示大厅并与中心张部长深入交流,团队系统了解了安康富硒水等特色资源禀赋及其电商发展优势,深刻认识到电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价值。 学以致用,实践团成员积极为提升地方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言献策。他们提出开发“健康溯源”小程序增强产品公信力、设计更具情感共鸣的包装提升品牌价值、策划创新盲盒营销方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等具体建议。此行取得重要成果: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安康电商服务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电商服务中心挂牌成为该校社会实践基地,双方将携手共促发展。此次调研不仅为安康电商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深化了实践团成员对电商在乡村振兴中核心作用的认知,坚定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实践、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在电商服务中心合照
直播实践:新渠道打开新市场
         实践团第三站走进贝尔渔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商实操教学直播”。在渔场源头一线,团队成员以当地优质鱼干产品为例,进行了“零基础开播”全流程系统演示:从手机支架架设、灯光布景调节,到提炼“汉江好水好鱼”的生态核心卖点,再到运用自然对话技巧引导消费者互动。成员们倾力指导,旨在切实破解渔场产品上行难题。直播过程中,团队实时呈现后台关键数据,如观众地域分布特征、高频互动热词(如“无添加认证”、“保质日期”),使渔场负责人杨总直观理解消费者关注点如何有效指导生产优化与营销策略调整。“过去以为直播就是叫卖,今天才看懂数据背后的门道,”杨总深有感触地表示。此次成功的直播实践促成了贝尔渔场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实践团以实际行动印证了电商助农的核心在于赋“能”——即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充分激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而非简单赋“形”。

图为实践团在贝尔渔业合照
         此次安康之行,陕工大商贸学子以扎实调研与务实行动,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要义。从香山村的治理创新与基础设施提升,到电商中心的平台赋能与渠道拓展,再到贝尔渔场的技术普及与模式激活,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案例共同勾勒出破解乡村发展困境的系统路径:补齐短板、拥抱数字化、激发内生动力。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为安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更深刻印证:乡村振兴是一项需立足实际、尊重规律、系统推进的宏伟工程。当青春的脚步与乡村的脉搏同频共振,当专业的智慧与基层的需求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的壮丽蓝图必将加速照进现实。
 
作者:赵妍雨 来源:赵妍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川护学子“三下乡”赋能乡村健康振兴,躬身实践励青春急救科普护乡邻
  • 扎根七年,情系香山:陕西工大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度感悟
  • 实践归来话成长,链动安康的商贸筑梦之旅
  • 陕工大'链动安康'实践团解码安康:青春动能破译振兴密码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