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怀远,暑气渐浓,市图书馆内却书香氤氲。6月28日,蚌埠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7名志愿者走进这里,开展“墨韵生花·指尖书境”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与现场50余名读者共度了一段充满墨香与欢笑的时光。
活动伊始,志愿者娄江晗站在书架环绕的活动区中央,以“为什么我们仍需要纸质书”为话题拉开序幕。“当手指抚过纸张的纹理,当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当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响起,这些感官体验是电子屏幕无法替代的。”他举起一本泛黄的旧书,向在场的孩子们展示书脊上的岁月痕迹,“纸质书像一位沉默的朋友,它不会突然弹出消息提醒,能让我们沉下心来,与文字真正对话。”
娄江晗进一步解释,纸质阅读在深度理解与记忆留存上具有独特优势。“研究发现,人们阅读纸质书时,更容易进入‘沉浸式’状态,对内容的思考更深入,记忆也更持久。”他举例说,许多读者在阅读纸质书时会随手批注、折角标记,这些“痕迹”成为日后重温时的“时光锚点”,而电子阅读的滑动与快速翻页,往往让知识如流沙般难以留存。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随着一句温柔的开场白,志愿者秦朗捧着一本彩绘版《小王子》走上台。作为学院的“阅读达人”,她特意选择这本跨越年龄的经典,与现场读者分享阅读的感动。
秦朗没有逐字逐句讲述故事,而是通过书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大家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小王子在玫瑰园里流泪时,他明白了什么?”她向孩子们提问,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手回答:“他知道自己的玫瑰虽然骄傲,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为它浇过水、挡过风。”秦朗笑着点头:“没错,就像我们读纸质书,每一本都因为我们的阅读与珍惜,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她特别提到,《小王子》的纸质版本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同的译本有不同的插画,有的简约,有的绚烂,这些视觉元素与文字结合,能让我们更直观地走进小王子的世界。”
指尖创意:用手工传递阅读的温度

阅读分享的余温未散,手工区的橡皮泥与彩纸已整齐摆放。志愿者们将参与者分成小组,开展“书中角色DIY”活动。“试着把刚才读到的小王子、玫瑰,或者你最喜欢的书中角色捏出来吧!”活动负责人夏晨曦一边示范如何用彩纸折出兔子的耳朵,一边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
几位家长与孩子合作折纸,有的折出了《哈利·波特》里的猫头鹰,有的折出了《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天鹅,五颜六色的纸艺作品摆满了桌面,仿佛一座“书中动物园”。活动负责人夏晨曦说:“手工是阅读的延伸。当孩子们用双手创造书中的世界时,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会更深刻。”她看着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给橡皮泥玫瑰贴上“刺”,笑着补充道:“就像纸质书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这些手工作品也承载着他们对故事的热爱。”

活动接近尾声时,夕阳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孩子们抱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和新书,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一位家长在活动反馈表上写道:“今天不仅让孩子爱上了纸质书,更让我们大人重新思考阅读的意义。感谢志愿者们带来的温暖与启发。”

‘三下乡’不只是送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拿起纸质书,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留一点时间给墨香,留一点耐心给文字,让阅读成为照亮生活的一束光。”离场时,不少孩子仍在书架前驻足,指尖轻轻拂过书脊,仿佛在与每一本书悄悄约定——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