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非遗魅力,延续文化根脉”——贵州大学校团委“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赴安顺西秀区开展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 何淼 刘炫彤|摄影 陈厚文 李翊萌)7月16日,贵州大学校团委“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前往安顺市西秀区,聚焦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开展安顺地戏、安顺木雕文化调研。
  (图为实践队与周明老师合照)
  上午,实践队来到安顺木雕传承人周明老师工作坊。周明老师耐心讲述了安顺木雕的历史渊源、角色体系与背后的文化内涵。他现场展示了地戏面具的雕刻技艺,一刀一刻之间,木纹被赋予了英雄的形象,令实践队员惊叹不已。“这不仅是木雕,更是一种信仰。”周明老师一边展示木雕面具一边说道,“每一道刻痕都承载着祖辈留下的精神。”队员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在交流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戏作为“活态非遗”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图为实践队采访安顺木雕传承人周明老师)
  (图为实践队参观木雕陈列室)
  下午,实践队走进西秀区九溪村实地调研地戏的传承现状。实践队员采访了安顺地戏服饰传承人张世福老师,张老师向实践队介绍了地戏、地戏服饰的发展历史。他提到地戏的传统服饰比较简单,没有太多花纹,但随着地戏的发展逐渐引入许多元素,比如花鸟纹,但是其服饰依旧保留着凤阳汉装的特征,也就是宽袖窄身设计。针对地戏传承问题,张老师用屯堡话说到:“希望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让我们的屯堡文化传承和发扬出去”。后续队员们参观了地戏演出场地,观摩了村民的地戏服饰与道具。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大家了解到九溪村在节庆时仍会组织地戏表演,地戏既是祭神仪式,也是村民交流情感的方式。实践队队员们现场学习地戏的基本表演动作,亲身体验这门古老戏剧的独特表达方式,真切感受到地戏所蕴含的神圣感。
  (图为实践队与九溪村地戏爱好者交流)
  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入户访谈的形式,实践队员们在一次次观察与对话中,逐渐拼凑出安顺地戏的历史图景与当下发展面貌。实践队员曹倩表示:“地戏不仅是贵州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青年的力量助推其传承与传播。”
  接下来,实践队将继续前往天龙屯堡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最终形成调研成果,以期为推进安顺地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何淼 刘炫彤 来源:贵州大学校团委“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探寻非遗魅力,延续文化根脉”——贵州大学校团委“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赴安顺西秀区开展实践
  • 绣针为笔绘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湘绣传奇
  • 安徽外国语学院“皖宣云岫行”团队 赴泾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胡杨精神引航向 七彩讲堂护童心 —— 实践团专题讲座为学子播撒成长力量
  • 胡杨精神植心间 七彩守护伴成长 —— 实践团专题活动为学子播撒心灵力量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