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巢湖学院学子赴滁州小岗村开展“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2日,巢湖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实践团队奔赴滁州市凤阳县,开启了为期数日的红色艺术之旅,在历史与文化的浸润中探寻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
实践团首站来到凤阳县文化馆,沉浸式感受国家级非遗凤阳花鼓的独特魅力。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凤阳花鼓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以“一人敲锣、一人打鼓、口唱小调”的原生态表演形式闻名,生动记录了江淮地区百姓的生活变迁。改革开放后,凤阳花鼓多次在全国文化艺术活动中获奖,助力凤阳县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非遗传承人肖庆红、邓媛媛现场指导队员学习花鼓技艺,在欢快的鼓点与韵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将苦难转化为艺术之美的非凡创造力。
随后,实践团走进凤阳县博物馆,领略大明中都的辉煌历史。重达22吨的蟠龙石础、精美的汉代铜玄武砚滴、明代石雕龙纹构件等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明中都的皇家气派。在凤阳凤画展区,省级非遗凤阳凤画以“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的独特造型,将吉祥寓意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令队员们赞叹不已。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实践团走进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在“当年农家”,队员们驻足凝视1978年18位农民按下“生死契约”红手印的旧址,深刻感受“大包干”精神的历史分量。在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通过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队员们了解到沈浩自2004年到任后,带领村民修路筑桥、发展产业,用实干改变村庄面貌。2006年、2008年,村民两次以红手印挽留他继续任职;2009年他因公殉职后,村民第三次按下红手印,恳请将其骨灰安葬在小岗村。陈列馆内沈浩生前使用的旧物、写满工作记录的笔记本,无不彰显着他“把群众放在心上”的为民情怀。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将非遗传承、历史文化与红色精神有机融合。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走访,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被“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所激励。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葛淑妍 来源:巢湖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追寻榜样足迹,感悟初心力量
  • 追寻榜样足迹,感悟初心力量
  • 巢湖学院“寻红色足迹”实践队赴小岗村沈浩故居开展红色艺术之旅。通过实地探访沈浩同志生活工作六年的场所,队员们深刻学习其带领村民
  • 07-16
  • 情暖桑榆护乡行,青春践行使命担当
  • 我们是一支由13名同学组成的,怀揣着责任与热爱的三下乡团队,以“关爱·守护·行动”为核心理念,聚焦社会公益实践,致力于在基层传递
  • 07-16
  • 追寻先人脚步,继承“沈浩精神”——巢湖学院三下乡学子赴陈列馆,学习先进事迹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