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青山绿水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特色"三下乡"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7月15日上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山园绘景·产文共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学院楼前集结完毕,启程奔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扁朝村,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团由3名博士生和5名研究生组成,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学科优势,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专业力量。出发前,实践团队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出征仪式。陈存友副教授、韦宝婧老师、王明佳老师寄语实践团成员,希望同学们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课堂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以青春之力服务乡村建设,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扁朝村地处湘西南部山区,山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形成了以油茶(3200余亩,含1100余亩县级科普示范基地)和烟叶(1140余亩)为主的“双支柱”产业。近年,扁朝村积极探索油茶林+林下经济模式,通过套种黄豆、花生及养殖禽类,有效提升了土地综合效益。然而,在产业与旅游融合方面,仍存在联系不足、核心驱动力缺乏等问题。针对扁朝村的发展需求,实践团队制定了景观提升农旅融合文化赋能的三维联动策略,驻村开展深度调研与设计服务。

景观提质,优化人居环境近年来,扁朝村通过实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措施,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处于提质阶段。实践团队立足专业优势,以"保本提质"为核心理念,对标保靖县“四治四园四改”标准,聚焦庭院微改造与“四小园”生态化建设,调研扁朝村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短板,探索村庄环境可持续提升路径。
农旅融合,助力产业升级依托3200亩优质油茶林资源,扁朝村具备发展农旅产业的先天优势,但仍面临"有资源缺亮点"的发展瓶颈。针对此类问题,实践团队围绕“油茶+露营”双核模式,提出油茶园景观化改造与文化体验线路优化方案,结合露营地主题化设计、环境提升与林地游憩路线串联,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赋能,推动产品转化目前扁朝村规划发展缺乏特色文化作为其核心驱动力,存在同质化问题,本次实践团队将通过挖掘土家族传统建筑、民俗文化及生产场景元素,融入露营地、民俗工坊及导视系统建设中,将地方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视化的文化产品与研学资源,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山园绘景·产文共栖”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将以实际行动服务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扁朝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风景园林学子的青春智慧与力量,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风景园林学子专业能力的实地锻炼,更是“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