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探访非遗传承 记录文化脉动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5日,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系綦乡智慧行,语润中华兴民生”社会服务践行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他们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吹打”,专访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道荣,用青春的脚步丈量文化根脉,记录非遗传承的现状与未来。
  抵达永城镇文化服务中心后,团队对刘道荣展开专访。访谈中,刘道荣系统阐述“永城吹打”的历史渊源,从祖辈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到当代融合创新的探索实践,并详细解析了其独特的节奏韵律、乐器配合等艺术精髓。面对非遗传承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延续,更是地方精神的载体,希望更多年轻人关注这项传统艺术。”这段约30分钟的专访,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并通过抖音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超百次观看、破万点赞,有效扩大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访谈结束后,刘道荣老师还与后辈传承人现场合奏经典曲目,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服务中心,生动展现了非遗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图为践行团成员采访刘道荣 践行团通讯员摄 )

  (图为刘道荣与后辈传承人合奏 践行团通讯员摄)
  团队还参观了文化服务中心的排练室,近距离观察了“永城吹打”的核心乐器。唢呐、锣、鼓、镲等8件传统器具陈列有序,其中一把历经近百年沧桑的老唢呐尤为引人注目:杆身长达约1.8米,表面雕刻的花纹虽已模糊,但其精湛的工艺和厚重的历史感,让团队成员对这项非遗技艺有了更加具象而深刻的认识。

  (图为践行团与刘道荣合影 践行团通讯员摄)
  本次调研以实地走访和深度访谈为核心,深入探寻“永城吹打”的传承生态。团队成员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素材,更以实际行动搭建起传统艺术与青年群体沟通的桥梁。他们用青春的视角记录文化脉动,也为非遗的薪火相传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期待。
作者:宋子雅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系綦乡智慧行,语润中华兴民生”社会服务践行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追寻榜样足迹,感悟初心力量
  • 追寻榜样足迹,感悟初心力量
  • 巢湖学院“寻红色足迹”实践队赴小岗村沈浩故居开展红色艺术之旅。通过实地探访沈浩同志生活工作六年的场所,队员们深刻学习其带领村民
  • 07-16
  • 情暖桑榆护乡行,青春践行使命担当
  • 我们是一支由13名同学组成的,怀揣着责任与热爱的三下乡团队,以“关爱·守护·行动”为核心理念,聚焦社会公益实践,致力于在基层传递
  • 07-16
  • 追寻先人脚步,继承“沈浩精神”——巢湖学院三下乡学子赴陈列馆,学习先进事迹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