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场跨越地域的非遗对话在湘潭纸影戏传承人吴升平的升平轩纸影博物馆中展开。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影动‘湘’韵"社会实践团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期间与辽宁省凌源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殿林一行不期而遇,共同探寻纸影戏的传承困局与破题之路。在传承人吴渊的带领下,他们不仅沉浸式体验了纸影制作技艺,更通过新编剧本展演、专家研讨等形式,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生机。
(图为辽宁凌源非遗协会会长与影动 “湘” 韵社会实践团、传承人合照)
千年纸影遇上青春创意
"过去人们用粮食换戏看,现在我们要用创意换关注。"团队成员在了解纸影戏千年历史后,迅速将所学转化为行动。他们以经典动画《葫芦娃》为蓝本,创作出融合现代教育意义的纸影短剧——贪玩的三兄弟因不良习惯导致爷爷被擒,最终改过自新联手救亲。演出时,传统纸影在大学生手中焕发新活力,夸张的动作设计与幽默台词引得现场笑声不断。
传承人吴渊对此连连称赞:"年轻人用我们没想过的方式讲故事,连蛇精的鳞片都改用镭射纸制作,这种创新思维正是非遗需要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团队还将健康作息、防沉迷等现代议题巧妙植入剧情,让古老艺术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新载体。
(图为影动 “湘” 韵社会实践团演绎剧本进行展演)
技艺展演引爆传承火花
当89岁的吴升平老先生抱起斑驳的秦琴,与搭档即兴奏响湖南特色"状元戏"时,传统艺术的魅力瞬间点燃全场。纸影随琴声翻飞,唱腔抑扬顿挫,大学生们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当年"万人空巷看纸影"的盛况。表演结束后,老先生颤巍巍握住团队成员的手:"看到你们编排的新戏,我觉得这门手艺还能再传五百年!"
(图为吴升平与搭档合奏)
破局之路碰撞智慧火花
座谈会上,王殿林会长犀利指出:"非遗不能活在博物馆里,要找到现代生存空间。"他展示的凌源皮影戏进校园案例,让在场者深受启发。团队成员则提出"AI方言翻译""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等数字创意,并当场演示用手机软件为纸影戏添加特效的全过程。
传承人吴渊坦言困境时,特意播放了团队改编的现代版纸影戏录像:"这些孩子用一周时间做到的,正是我们多年想突破的。"据悉,实践团计划将新编剧本融入中小学美育课堂,制作数字化呈现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以更年轻姿态延续生命。
(图为辽宁凌源非遗协会会长与影动 “湘” 韵社会实践团交流图)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大学生们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更用青春智慧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可能。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言:"我们不是拯救者,而是要让更多人看见,这些濒危技艺值得被这个时代温柔以待。"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传承人新剧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