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来自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的“黔炭π·智矿探索队”三下乡实践队赴织金县文家坝矿业开展实践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度指挥中心、观摩井下模拟巷道,系统了解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实践。

图为实践队抵达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罗朝琨供图
当日上午,根据接待员的指引,实践队进入了文家坝煤矿调度指挥中心。该中心通过集成化信息系统,实现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实时监控与调度,中央水泵房、变电所等重点区域的传感器、瓦斯浓度、设备运行状态等1000余项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控平台,调度人员依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系统智能化巡检回传数据,完成生产指令下发与风险预警处置。据煤矿技术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可实现井下作业环境、设备工况的全时段监测,响应速度较传统人工巡检提升3倍以上,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实践队员就系统数据采集原理、风险阈值设定等问题与技术人员进行了一系列交流,并得到技术人员的积极回应。

图为技术人员为实践队队员积极讲解调度室技术罗朝琨供图

图为接待负责人向实践队阐述煤矿生产的绿色理念罗朝琨供图
随后,实践队进入井下模拟巷道实训区。该区域按1:1比例还原该矿场一矿综采工作面实际场景,液压支架、U型通风系统、“三轨两巷”布置等关键设施。现场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液压支架支护原理(工作阻力达30MPa)、超前支护段单体支柱布设标准及通风系统风量调控机制,系统演示了工作面“三机配套”(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协同作业)流程。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井下模拟巷道罗朝琨供图
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直观掌握了现代化煤矿从智能监测到现场支护的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对“科技兴安”战略在传统能源行业的落地实践有了清晰认知。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搭建青年学子与实体经济的对接平台,通过实地探访推动理论认知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文家坝煤矿相关负责人称,矿井智能化升级成果向高校实践团队展示,既为青年群体了解能源产业转型提供窗口,也为矿山人才培养储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