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心理老师”?东乡少年的夏天被这样点亮
为响应中共教育部党组“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的号召,7月14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心火润心”实践队深入甘肃省东乡县社区与校园,通过急救实训、心理关怀与体育融合活动,探索民族地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这是继首日心理团辅播种温暖后,实践队以“德智体美劳”协同培养理念深化服务的第二天。
图为红十字会郭老师与东乡民族中学姚校长就急救常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杜骞 摄)
清晨的东乡民族中学教室座无虚席。在实践队邀请下,中国红十字会郭爱军老师手持急救包,向百余名学生演示应急技能。“发现同学膝盖受伤,第一步该做什么?”随着提问,扎马尾的女孩主动上台配合演示。志愿者俯身示范止血包扎,纱布如轻柔羽翼覆盖伤口模型:“别紧张,就像为伤口盖上暖被。”
心肺复苏环节,场地转移到了操场志愿者跪地反复演示胸外按压,汗珠浸透橙色志愿服。台下学生目光灼灼,初二学生马小军攥紧拳头低语:“原来救命技能离我们这么近!” 校长姚立民全程观摩后感慨:“急救知识进校园,正是健全学生身心健康防护网的关键一环。”
图为兰理工红十字会与实践团队志愿者为东乡中学小朋友进行实践演练(杜骞 摄)
午后的篮球场化身活力课堂。作业辅导刚结束,志愿者便与学生组队竞技。瘦高男生屡次投篮失利,志愿者王磊贴身指导屈膝发力技巧:“再来!刚才只差毫厘!” 当篮球终于入网,男生跃起抱住王磊欢呼,笑声震落树梢阳光。场边女生自发结成拉拉队,奔跑中互相系紧松开的鞋带——体育的魅力让羞涩化作天然默契。指导教师李帆注视这一幕轻声道:“所谓‘心火’,便是青春之光点燃青春希望。
图为志愿者与东乡中学小朋友一起在操场打篮球(杜骞 摄)
同一时间的社区服务中心,粉笔灰在阳光中浮沉。志愿者刚铺开作业本,小女孩马燕便指着错题忐忑递来练习册。志愿者张婷在草稿纸画下分蜂蜜的小熊:“3个伙伴每人分几块?” 女孩睫毛轻颤,噗嗤笑出声。
故事分享会上,绘本《难过了就抱抱自己》引发共鸣。听到此处,沉默的男孩马强突然环抱自己,引得满堂善意哄笑。在“情绪传递”环节,孩子们将写有“想爸妈”的纸条交给志愿者,有人眼眶泛红。志愿者陈诺郑重收下纸条:“你的心事从此有了温暖的港湾。” 活动尾声,女孩追出门口,将糖纸包裹的石子塞进志愿者口袋:“这是星星,送给你。”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辅导小朋友作业(王骏科 摄)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故事会与小朋友在故事会一起阅读(冒戌 摄)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与小朋友一起在社区做小游戏(王骏科 摄)
当夕阳拉长篮球架下的身影,当社区童谣渐次消散,东乡大地上这些细碎温暖正汇成星河。急救课堂里紧握的纱布、篮球场上击掌的汗水、草稿纸上的微笑小熊——实践队以急救守护生命安全,以体育锤炼坚韧品格,以美育滋养柔软心灵,在“五育并举”的乡土答卷中,书写着“心火润心”的青春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