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风雨护青苗,红心映征程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1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护青志愿服务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旗帜已在资阳大地迎风招展。这支由共青团员和青年骨干组成的队伍,怀揣着“追寻红色印记,厚植家国情怀”的初心,奔赴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陈毅故居,开启了一场融铸信仰、淬炼担当的红色寻根之旅。他们将在革命先辈浴血奋斗过的热土上,触摸历史的脉搏,汲取奋进的力量,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苍松翠柏慰英魂: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纪实
 
  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松柏森森,丰碑巍峨。上午九时,实践团队踏着庄重的步伐,列队进入这片神圣净土。陵园内,数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壮烈。
 
  “全体肃立!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鞠躬!”在领队教师低沉有力的口令声中,三鞠躬,深深俯首。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只有风吹过松针的沙沙声,如同历史的低语。一分钟的默哀,空气凝重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年轻的学子们紧闭双眼,脑海中浮现的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是视死如归的身影。肃穆的氛围中,一种穿越时空的崇高敬意在每个人心头激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面向鲜艳的团旗,全体共青团员肃立,高举紧握的右拳,誓言铮铮,字字铿锵,在庄严肃穆的陵园上空回荡。这不仅仅是一次重温入团誓词,更是在革命先烈长眠之地的青春告白与庄严承诺——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青春血脉,让共青团的旗帜永远跟随党旗高高飘扬,让奋斗的薪火在新时代青年手中接续传递。
 
  祭奠仪式的高潮是献花。队员们手持象征纯洁与敬意的白菊和黄菊,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他们俯身,轻轻将菊花摆放在碑基前,细致地抚平花瓣,如同为长眠的亲人整理衣襟。学生代表张爽轻轻擦拭着一位无名烈士墓碑上的露珠,低声说道:“前辈,山河无恙,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来看您了。”那一刻,湿润的不只是墓碑,更有年轻学子的眼眶。
 
  随后,烈士陵园年轻的讲解员姐姐,用专注而清亮的声音,饱含深情地向队员们讲述了资阳籍烈士舒回的壮烈一生。她翻阅着精心准备的史料,细致描绘了烈士舒回的生平经历。队员邓雨倩的笔记本上,一滴泪水悄然晕开了墨迹。这堂由同龄人讲述的、带着温度的特殊“思政课”,瞬间让书本上冰冷的历史变得滚烫鲜活,让抽象的“信仰”二字拥有了最具体、最撼人心魄的生命诠释。同学们凝望着舒回烈士的墓碑,深刻领悟到,今日脚下每一寸沐浴着和平阳光的土地,都曾浸染着先辈滚烫的热血与无悔的忠诚。
 
风雨如磐砺初心:陈毅故居的精神洗礼
 
  午后,风云突变,一场滂沱大雨不期而至。豆大的雨点猛烈敲打着车窗,道路瞬间泥泞,却依然阻挡不住服务团全体人员的学习热情。大雨中的陈毅故居纪念馆,青瓦白墙更显肃穆庄严。雨水沿着古老的屋檐倾泻而下,仿佛在冲刷历史的尘埃,又似在奏响一首雄浑的命运交响曲。实践团队的身影,成为风雨中一道跃动的红色风景线。
 
  馆内,丰富的史料与珍贵的文物,将陈毅元帅波澜壮阔的一生徐徐展开。队员们屏息凝神,在《梅岭三章》的手稿前久久驻足。“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那力透纸背的字迹,饱含着绝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与大无畏精神,穿越时空直击心灵。服务团成员赖玉林同学轻声诵读着,感慨道:“这不仅是诗,是用生命写就的信仰宣言!”
 
  一件打着厚重补丁的旧军装,一盏伴随元帅在油灯下运筹帷幄的煤油灯,一封写给家乡父老的亲笔信……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当讲解员动情地描述陈毅在孟良崮战役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略,在上海解放初期“瓷器店里打老鼠”的智慧,以及在外交舞台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风骨时,队员们无不为元帅文韬武略、光明磊落的一生所深深折服。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关于“元帅与乡亲”的故事展区。一幅泛黄的照片记录了他1959年回乡调研时,坚持住普通农舍、与乡亲同吃一锅红薯粥的情景。“我是人民的儿子,回来就是看看爹娘。”元帅朴实的话语,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这引发了法学专业的邓雨倩深深思考:“‘人民性’从来不是抽象概念,它就体现在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每一个细节里。”
 
  风雨未能阻挡求知的脚步,反而磨砺了意志。返程路上,湿透的衣衫紧贴着年轻的身躯,但大家眼中闪烁的光芒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这场特殊的“洗礼”,让红色基因的传承有了风雨兼程的深刻注脚。
 
星火传承话担当:青春在红色沃土上拔节生长
  “站在烈士墓前,我真正读懂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分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或许无需直面枪林弹雨,但科技攻关的‘雪山’、乡村振兴的‘草地’,同样需要我们去‘冲锋’。”服务团成员周平同学结合专业,道出了科技报国的志向。
 
  服务团成员麻芸飒则从陈毅元帅的诗词中获得了力量:“‘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当前行的路上遇到困难,想想元帅在梅岭绝境中的信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奋斗?”
 
  团队指导教师李超在总结中深情寄语:“今日的足迹,是寻根,是溯源,更是为了汲取面向未来的磅礴伟力。希望同学们将这份触动心灵的‘红’,内化为理想信念的灯塔,外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正如队员邹诗宇在日记中写下的心声:“风雨中的乐至之行,是一场灵魂的朝圣。雨水浇不灭信仰之火,反而让青春的根系更深地扎进红色沃土。那些不朽的名字与故事,已化作我心中永恒的灯塔。这份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悟的‘精神财富’,将指引我在任何风雨中都坚定方向,勇毅前行。”
 
  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护青志愿服务队的资阳之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更是一次涤荡灵魂的信仰淬火。在追寻与缅怀中,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青年学子的血脉;在风雨兼程的践行里,青春担当正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华。红心筑梦,步履不停;青春践行,强国有我!这响亮的号角,必将激励着西华青年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单    位: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团队名称:“雷锋青年团”护青志愿服务队
文稿撰写:邓雨倩、赖玉林
图片摄影:赖玉林、邓雨倩、张爽、周平、麻芸飒
团队成员:张爽、周平、邓雨倩、赖玉林、麻芸飒、杨艺馨 、周俊丞、邹诗宇、朱俊峰
指导老师:李超
 
 
作者:邓雨倩、赖玉林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大学生当“心理老师”?东乡少年的夏天被这样点亮
  • 走进抗美援朝:一位退伍老兵永不熄灭的爱国之光
  • 聆听岁月,传递青春:江财现经管学子泗溪镇敬老院践行敬老情
  • 薪火传爱国,彩绘润童心
  • 薪火传爱国,彩绘润童心
  •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基层服务践行团于7月6日在洋港村童心港湾举办了一场爱心支教活动。
  • 07-14
  • 青春筑梦支教路 情系马岗暖心行
  • 三下乡文艺汇演:青春筑梦泗溪行,以爱共绘盛夏章
  • 红色走读悟初心,青春实践探桐山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