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四川民族学院“孜心向党”助力民族地区振兴先锋队赴乡村开展文化宣传·日角篇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6日下午,四川民族学院“孜心向党”助力民族地区振兴先锋队奔赴康定市姑咱镇日角村,开展习近平精神与推普宣传工作。团队以发放宣传册、讲解普通话内容为主要形式,由王欣雨、冯钱粮同学带队,10余名成员深入乡村,走访十余户人家,与各年龄段村民交流,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团队肩负推普使命,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宣传。王欣雨、冯钱粮带领成员走家串户,把精心制作的推普宣传册累计递到31名村民手中。面对老人,成员们耐心又细致:“爷爷,学说普通话,日常和晚辈、外界交流更方便,听新闻、看资讯也能懂更多!”唠家常时,自然融入“您吃了吗”“谢谢啦”等普通话实用表达。

图1推普组组员为爷爷讲解普通话知识周一鸣供图
       和孩子们互动,则是另一番热闹。成员们带着童趣的话语,教孩子念简单绕口令,玩“词语接龙”游戏,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原来普通话这么有趣!”孩子脆生生的声音,是推普最好的回响。这种接地气、互动式的宣传,让推普理念不再生硬,而是真正走进村民生活,助力乡村语言文化建设,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

图2推普组组员为阿姨和小孩讲解普通话知识周一鸣供图
       每到一户,村民的质朴与热情,都让团队更坚定推普的意义。成员们深知,推广普通话,不只是教语言,更是打破乡村与外界交流的壁垒,助力乡村更好地接轨时代。本次日角村推普宣传活动成果显著,10余名队员组成的日角村宣传小组深入乡村肌理,累计走访15户人家,覆盖各年龄段村民31人,精准递出推普宣传册31份,实现宣传资料发放“人手一份”。
       针对老年群体,队员们通过生活化讲解,帮助3位老人掌握“谢谢”“再见”等10余个日常普通话基础表达。与12名儿童开展互动游戏时,成功教会“四是四,十是十”等绕口令3则,引导孩子们完成“词语接龙”游戏5轮,让普通话学习在趣味中扎根。村民反馈数据更显活动价值,有15名村民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学习普通话”,其中9人提及“想通过普通话方便外出务工交流”,6人希望“用普通话更好地了解外界资讯”。
       从基础表达传授到学习意愿激发,此次推普不仅完成了语言知识的传递,更切实为乡村打通与外界交流的语言壁垒,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

图3“孜心向党”助力民族地区振兴先锋队小分队在日角村合影周一鸣供图
       推普宣传中,团队成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号召,深入乡村一线。他们为村民解决方言交流难题,在传递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推普对文化交流、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以前觉得推普是简单的语言普及,亲身做了才懂,这背后是文化的连通、发展的助力。”成员张琼说道。
       服务过程中,青春的热情被点燃。成员们看到村民从疑惑尝试到主动学习,见证推普在乡村扎根的可能,纷纷立志:今后要持续奔走在乡村文化建设路上,用青春力量为其添砖加瓦,让普通话成为乡村连接世界的桥梁,让习近平精神在文化实践中熠熠生辉。
       本次于日角村共发放宣传手册69份,其中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宣传手册发放34份,推广普通话宣传手册发放35份。从初遇日角村多彩建筑的新鲜,到推普互动里的真诚交流,再到感受淳朴民风的温暖,四川民族学院“孜心向党”助力民族地区振兴先锋队的这次实践,是青春与乡村的美好对话。他们以语言为媒,传递文化温度,更以行动践行使命,让推普赋能乡村,让青春在服务中闪光,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乡村文化建设答卷。
(通讯员任姿潼)
作者:孜心向党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千年传承碰撞青春活力,非遗剪纸绽放时代光芒
  • 三下乡之猕猴桃产业发展之路:对话四川省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
  • 安徽理工大学三下乡:重走革命路,再寻燎原火
  • 湖大学子走进汪营镇人大会议,感悟基层民主力量
  • 乡音萦绕大泽湖:青春学子探索保护方言新路径
  • 科技交通探寻新岗位——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走进应急抢险基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