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医文化,触摸非遗温度——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同心圆‘实践团
为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深度厚底蕴,了解相关产业发展,在2025年7月10日,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同心圆”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华仙草园进行了调研活动。上午,实践团与中医卢传牧展开交流,并参观了中华仙草园,实地考察了中药材种植情况。下午,实践团通过参与制作石斛馒头、香囊与艾条,并通过直播形式进行线上宣传。
上午,“同心圆”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中华仙草园。陈禄是中华仙草园的负责人,他出身于中医世家,受中医药文化长期熏陶,回归故里后打造此园,使其成为垫江县中医药健康产业核心载体,构建起以“医、养、药、旅、教”为根基的“五间融合”特色模式。园区占地千余亩,铁皮石斛等特色药材在此生长。人工智能技术覆盖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联动近600户,年加工农产品超4000吨,既稳固产业发展基础,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凭借“农文旅商”的融合,园区打造九大功能板块,药膳制作互动、百草园科普等丰富内容,使其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时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十万人次。
实践团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医与科学融合等议题与83岁老中医卢传牧展开交流。卢老分享深刻见解,阐释中医宏观整体的科学性,揭秘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数学关联,澄清“阴阳五行”并非玄学,而是指导生活的智慧,与此同时还为大学生养生提出热量限制、优质睡眠等实用建议,从多元视角助力实践团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下午,实践团聚焦石斛馒头的非遗制作工艺,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启深度体验。这项技艺融合当地特色药材与传统智慧,不同于普通面食,其精髓在于“药食同源”的理念。此次体验从概念落地实践,借助烟火气传承中药材文化,为非遗传统注入活力。同时,我们开启直播镜头聚焦非遗传承现场,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使其成为全方位展示石斛馒头技艺与药草香囊、制作的生动窗口,让原本藏于乡村的中草药文化打破时空界限,从小小的实践现场走向更广阔的网络空间。这种形式不仅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非遗的鲜活与精妙,更有效扩大了本次“三下乡”活动在文化传承领域的影响。随后,实践团体验草药香囊的制作。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大家用薄荷、陈皮、玫瑰花等中药材,按比例精准称重。从选材到封边,每步都藏着中药材的奥秘。大家在制作中触摸到非遗的温度,加深我们对“中医药源于生活”的理解。
今日,“同心圆”实践团于中华仙草园开展实践。在与老中医交流中,深度感悟中医药文化底蕴;在体验石斛馒头与草药香囊的制作中,以直播助力非遗传播,感受非遗匠心。此次活动,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医药产业的脉动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温度。未来将以实践所得,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及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白丽华 滕俊青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