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下午,由共青团川北医学院委员会、共青团峨眉山市委联合主办,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宁老师带队的“汇爱行金顶,医心兴绿野”乡村振兴促进团承办的“绘农耕新篇,助乡村振兴”志愿行动,在峨眉山市麻柳村拉开帷幕。十余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带着对土地的敬畏与对乡村的热忱,以农耕体验为笔、以墙绘艺术为墨,在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与乡村共生共荣的故事。
深耕土地:在汗水中解码千年农耕智慧
活动中,10名农耕文化体验员在指导人员带领下分组参与种地、除草等农事实践。志愿者们手持锄头翻土时,切身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艰辛;在辨别杂草与秧苗的过程中,读懂“顺应天时、精耕细作”的生态哲学。“当老师说‘锄头入土角度要45度才不易伤根’时,我才明白农耕不是蛮力活,而是充满智慧的技艺。”体验员王同学感慨道。这场沉浸式实践打破了城市青年对农耕的认知隔阂,让“敬畏自然、艰苦奋斗”的农耕精神通过双手触感得以传承。这场持续六个小时的农耕体验,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00后的手掌握住祖辈传下的农具,当现代青年的脚步踏在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那些关于生存、关于自然、关于奋斗的基因密码,正通过掌心的温度与泥土的触感,完成一次生动的代际传递。

妙笔生花:墙绘勾勒乡村文化新图景
5名墙绘志愿者以丰收喜悦为创作核心,将金黄的稻浪、当地特产的脆李和农民伯伯欣慰的背影作为主元素,挥洒于乡村墙面。在细腻的画笔勾勒下,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坐在摆满脆李的桌旁,深情凝望着眼前无垠的金色稻田,画面洋溢着耕耘后的满足与对土地的深情。原本单调的墙体瞬间化作展现农耕成就与乡土温情的动人画卷。村民李大爷驻足观看时笑言:“这画里的丰收景象真喜人,以后可以指着墙给孙子讲讲我们种粮食的不易和丰收的欢喜。”墙绘不仅扮靓了乡村颜值,更成为传递农耕精神、定格丰收喜悦的文化窗口,为后续开发“农耕文化+乡村旅游”路线埋下生动伏笔。

双向赋能:搭建城乡融合发展桥梁
活动中,4名摄影志愿者全程记录实践过程,通过镜头语言传播农耕魅力。据活动负责人介绍,志愿者后续将依托拍摄素材开展“农耕文化进校园”分享会,并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墙绘景观,吸引城市游客关注乡村。这种“实践体验+文化传播+产业引流”的模式,既让大学生在土地中汲取成长养分,也为乡村带来人流、信息流与创意资源。现场设置的安全警示标识与急救保障,以及墙绘材料选用的环保颜料,更彰显了活动兼顾实践价值与生态保护的严谨考量。

此次志愿行动以“农耕”为纽带,让年轻一代在泥土中体验传统生产智慧,同时通过艺术创作为乡村增添文化活力。正如活动组织者所言:“我们期望通过‘体验---创作---传播’的实践闭环,让农耕文化更贴近现代生活,也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这场融合了青春汗水与创意色彩的实践,正是“汇爱行金顶,医心兴绿野”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一次鲜活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