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探索高校服务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2025年7月6日,长江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赴涪陵区龙潭镇德胜村开展实地调研。在与村干部座谈和实地走访中,团队了解到当地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急需青年力量加入。

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在德胜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推进情况。"近年来,我们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乡风文明等措施,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李书记表示,德胜村现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500亩,年产150万斤,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三个一"发展模式显成效
调研发现,龙潭镇在乡村振兴方面已形成"三个一"发展模式:一是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建成一条完整的产销链条,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人才短缺成发展瓶颈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短缺始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李书记坦言,目前村里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40%,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乡村振兴需要新鲜血液,我们热切期盼大学生能够投身乡村建设。"

政策计划引人才
实践团在走访中了解到,德胜村正在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提供创业补贴、技术培训、土地流转优惠等政策,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青年学子深受触动
实践团成员在调研中深受触动。"看到村民们对人才的渴望,更坚定了我服务乡村的决心。"大一学生龙政宇表示,毕业后有意向到农村工作,用所学知识帮助乡村发展。团队还向当地老党员进行交流,并向李书记了解龙潭镇乡村振兴现状。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龙潭镇李书记在座谈中强调,希望通过人才引进,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农村、投身农业,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实践团也表示将持续关注龙潭镇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