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新绘卷,智慧下乡行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际行动中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行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讲好非遗故事。河北传媒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慧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以“非遗传承”为主题,深入邯郸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访了磁州窑博物馆、峰峰矿区异品坊、邯郸市博物馆及邯郸道,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和采访交流,深刻感受了邯郸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小分队一行到达磁县磁州窑博物馆,走进磁州窑非遗文化。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系统了解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艺术特色和“粗瓷细作”的工艺精髓。从北宋匠人的即兴创作到金元时期的精美纹样,一件件瓷器珍品展现了磁州窑跨越千年的发展脉络。
             
         
  第二站,实践小分队来到峰峰矿区异品坊,近距离观摩并体验当代匠人的制陶技艺。团队成员深度参与制瓷全流程,分析胎土配比、釉料成分的科学性,探究传统配方与现代材料的融合可能;在匠人指导下完成拉坯、刻花工序,感受“手随泥走,心与器合”的工匠精神;在制陶过程中切实体会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潜力。
         
         
  邯郸市博物馆,是实践小分队的第三站。从唐代初创到宋金鼎盛,再到明清流变,队员们通过镇馆之宝领略了磁州窑的辉煌历史;在成语典故文化展厅,团队成员们借助AI互动游戏、多媒体视频等现代技术,沉浸式感受“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文化底蕴;在钱币陈列展,以小小钱币为线索,实践团感受串联起的邯郸古代商业繁荣与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一位90后游客在采访中说道:“从前觉得非遗是‘老古董’,今天看到磁州窑梅瓶上的童戏纹,突然理解了古人的生活情趣。磁州窑不仅是工艺的传承,更是中华审美精神的延续。”针对大学生参与非遗保护,他说到:“希望更多大学生走进非遗现场,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数字化记录、创新设计、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为传统技艺注入时代活力,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文化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也明确了青年在非遗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实践小分队在邯郸道非遗工坊体验传统拓印技艺,创新开设“非遗技艺云体验”直播。活动中,团队完整记录了从选纸、研墨到捶拓、揭片的全流程工艺细节,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关键技法。直播通过镜头特写与工艺解说结合,生动呈现拓印技艺的“复形传神”之妙,获赞5000余次,弹幕互动中“非遗之美藏在细节”“想亲手体验”等留言频现。活动既延续了拓印技艺“以纸载史、以墨传文”的文化功能,又通过云端传播打破地域限制,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这让团队成员更加坚信,新媒体传播是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让我们深刻意识到,非遗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用指尖的温度去延续的生命脉络。正如传承人在采访中说的:“拓印是把历史从石头上请到纸上,而传承是把历史从纸上刻进心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团队将积极宣传非遗文化,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我们相信,通过科技赋能、青年参与等手段,一定能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文化力量。
作者:冯硕 蔡俊熙 来源:本文由作者原创,写作过程中借助AI工具进行语法优化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走进养殖产业,贴近乡土基层
  • 青春三下乡|聆听前沿之声,把握智慧防灾脉搏——河海学子赴南科院开展社会实践工作
  • 非遗新绘卷,智慧下乡行
  • 南宁理工学院三下乡——红壤寿乡探秘 青春足迹丈量巴马振兴路
  • 湖南工程学院"织"青春力量筑梦侗乡留守儿童展开“七彩假期”支教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