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润童心,暑韵伴传承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学智社区简报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非遗文化,厚植孩子文化自信根基,鼓励孩子参与非遗文化实践,经济与管理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学智社区分队于2025年7月8日走进沙坪坝区虎溪街道学智社区一站式学习中心,开展了主题为主题“非遗进社区,薪火共传承”的讲解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童真互动中熠熠生辉。

非遗讲堂启幕:解码文化基因

  活动开篇,“非遗讲堂”板块率先登场,志愿者们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孩子们揭开二十四节气、剪纸、漆扇的文化面纱。讲解二十四节气时,志愿者化身为“文化信使”,从农耕智慧讲到民俗风情。借助动画短片、节气故事,孩子们沉浸式了解“春雨惊春清谷天”的时序奥秘,知晓小暑“温风至,蟋蟀居宇”的物候特征,当听到冬至饺子、清明踏青的习俗时,现场响起阵阵好奇的追问,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剪纸的讲解更是引起了许多在场孩子们的响应,当主持人提问有哪些同学亲身体验过并愿意分享自己制作的心得时,许多孩子纷纷举起双手,讲诉了自己的制作故事,通过剪纸图片的展展示,也让孩子们领会到了非遗技艺的精巧。漆扇的讲解为现场增添了更加浓厚的艺术氛围,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生漆制作、图案寓意,从传统花鸟图腾到可创意绘制二十四节气元素,孩子们认真聆听学习,满是对“漆艺”神奇的惊叹,非遗的审美启蒙悄然发生。

小暑专题实践:漆扇里的暑韵

  第二板块聚焦“二十四节气小暑专题”,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漆扇,让非遗从听与看延伸至创与做。活动前,志愿者早已备好空白漆扇、颜料、画笔,小暑知识展板同步陈列,巩固讲堂所学。创作时,怎样搭配颜色成为孩子们热议话题,有的参照展板绘小暑荷韵,有的提起彩笔写下美好愿望,志愿者穿梭指导,调和色彩、勾勒线条,扇面渐次染上缤纷暑意。孩子们手持自己的作品,穿梭在社区图书馆中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点亮传承微光:活动的意义与回响

  整场活动,从讲堂知识浸润到实践创作落地,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以“理论+体验”双路径,让非遗文化“活”在孩子们身边。社区老师们反馈,孩子们回到教室对二十四节气的讨论仍不停息,传统文化真的传下去了;志愿者也在互动中感慨,看到孩子们洋溢的笑容,才懂非遗传承需要这样的年轻化表达。此次非遗进社区活动,是经济与管理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深耕文化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分队将继续以非遗为媒,策划更多可参与、可体验、可传播的活动,让传统文化的滋养,伴随孩子们走过每一个节气轮转,让非遗传承的星火,在社区土壤里持续闪耀。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与非遗共振,志愿力量点亮乡村舞台
  • 湖北大学三下乡:乡土文韵进课堂
  • 湖北大学三下乡:乡土文韵进课堂
  • 七月流火,黔地风清。湖北大学“走近田野课堂”三下乡实践团队踏足贵州乡村,将浸润着山水灵气与人文温度的乡土文韵带进课堂。从泛黄的
  • 07-1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