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爆火后,人类艺术家会失业吗?
从梵高风格的自拍照到一键生成的商业插画,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AI绘画工具正在重新定义创作门槛。2023年,某游戏公司用AI在48小时内生成1000张角色概念图,成本仅为传统画师的1/10;某广告公司甚至让AI模仿莫奈、毕加索等大师风格,推出低成本创意海报,引发艺术界震动。这些案例让不少人担忧:人类艺术创作是否即将被机器取代?
但历史早已给出答案:19世纪摄影技术诞生时,许多人预言绘画将消亡,然而正是这种“危机”催生了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指出:“艺术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方式的演变。”梵高的《星空》饱含对生命的狂热,画布上扭曲的线条是癫痫发作时的视觉残留;弗里达·卡罗的自画像用荆棘项链、断裂的脊柱倾诉着病痛与抗争——这些从真实人生中迸发的灵感,永远无法被算法复刻。
AI绘画更像是“数字调色盘”:它能快速生成草稿、提供创意参考,却无法替代人类在创作时的情感震颤。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曾表示:“观众站在真迹前感受到的震撼,源于画布上艺术家指尖的温度,这是屏幕像素永远无法传递的。”或许未来,人类与AI将形成新的创作共生关系:机器负责效率,人类专注灵魂。
作者:刘一格 杨高远 王梦涵 张田秀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