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现代化,青春筑梦创未来——主题团日活动
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响彻时代,青春的脉搏正与国家的心跳同频共振。为引领青年学子以“挺膺担当”之姿融入现代化建设洪流,以“筑梦创新”之力勾勒未来图景,中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4070142团支部于2025年5月27日开展“挺膺担当现代化,青春筑梦创未来”主题团日活动,以理论浸润、实践体悟、使命传承三重维度,让青春在时代征程中绽放光彩。
一、理论铸魂:解码现代化的青春认知 活动以“现代化征程中的青年坐标”专题学习拉开序幕。团支部书记通过历史脉络梳理,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演进,系统阐释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命题。“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高铁运营里程超4.5万公里”“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超40%”——一组组震撼的数据投影在屏幕上,勾勒出中国现代化的壮阔图景。 在“青年与现代化”圆桌讨论中,经济学专业学生李华分享道:“当我在乡村调研时,看到无人机播种、智慧农业系统普及,突然明白现代化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田间地头的科技赋能,是青年可以扎根的实践土壤。”思想的碰撞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现代化建设不是“旁观者的叙事”,而是“参与者的答卷”,青春的价值正藏在每一个躬身实践的瞬间。

二、实践赋能:触摸现代化的青春温度 为让理论落地,团支部组织参观[当地现代化企业/科技园区]。在智能制造车间,机械臂精准作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监测数据,00后工程师王磊现场演示“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我们团队研发的系统让生产线效率提升30%,这里面有我入职三年的青春攻关。”鲜活的案例让同学们触摸到现代化的“青春质感”。 随后的“社区微治理”实践中,青年们分组走进老旧小区,用“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设计方案解决老年居民就医难问题。“我们用小程序整合社区医院资源,添加语音导航功能,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现代化思维。”社会学专业学生张敏捧着手写的调研笔记感慨。从科技前沿到民生细微处,青春在实践中找到了担当的支点。
三、使命传承:镌刻现代化的青春誓言 “我志愿以知识为刃,劈开创新路上的荆棘;以行动为笔,书写现代化的青春注脚!”在宣誓仪式上,同学们紧握右拳,誓言响彻礼堂。仪式特别邀请退休老党员、原[某现代化建设项目]工程师陈建国分享经历:“1978年我参与水电站建设时,扛着测绘仪翻山越岭,现在你们有了卫星遥感技术,但不变的是‘把国家需要当个人理想’的信念。”老中青三代的对话,让使命传承有了具象化的注脚。 活动尾声,团支部发起“青春筑梦现代化”行动计划:成立“科技助农”志愿服务队、开设“现代化知识”校园宣讲台、启动“未来工匠”技能挑战赛。同学们纷纷在心愿墙上写下承诺:“学编程,为乡村智慧物流铺路”“攻科研,让芯片技术不再‘卡脖子’”“做支教,让山区孩子看见现代化的光”——字字句句,都是青春对未来的郑重回应。
从理论课堂到实践现场,从历史传承到未来展望,这场团日活动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青年与现代化的对话通道。当“挺膺担当”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当“青春筑梦”融入具体的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便有了最鲜活的色彩。愿每一个青春身影,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锚定坐标,以今日之我,创明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