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院的光影碎片
站在教室走廊眺望,图书馆尖顶刺破云层,紫藤花廊缠绕着细碎光斑,这是我与泰州学院共度的第二个夏天。大二尾声的蝉鸣里,记忆的碎片如书页般簌簌翻动。
初遇泰州学院是在九月。拖着行李箱穿过古色古香的校门,梧桐叶在肩头落下第一片书签。文学院的教室藏在老楼转角,推开斑驳木门,油墨香混着粉笔灰扑面而来。古代文学课上,教授用吴侬软语吟诵《楚辞》,声调婉转处,仿佛能听见两千年前汨罗江的浪;现当代文学课堂里,我们为《边城》翠翠的命运争论不休,窗外的银杏叶沙沙作响,像是替书中人轻轻叹息。
大二的日子被文字与实践填满。清晨五点,我抱着笔记本溜进空荡的自习室,晨光透过玻璃斜斜切在《中国文学史》的书页上,在杜甫的沉郁顿挫与苏轼的豁达豪放间,我触摸到汉语言的温度。我常在暮色里踩着单车穿梭校舌剑,这些细碎的日园,记录辩论赛的唇枪常,拼凑成青春最鲜活的模样。
即将步入大三,我望着凤城河波光粼粼。曾抱怨过早八课的困倦、论文写作的焦灼,此刻都化作掌心的温热。泰州学院赠予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与文字对话的勇气,是在紫藤花廊下与同窗畅谈文学的赤诚,是教学楼台阶上洒落的无数个奋斗的清晨与黄昏。
风掠过衣襟,翻动手边的《唐宋词选》。我知道,在这座校园里,还有更多故事等待续写,而我与泰州学院的篇章,才刚刚翻到新的一页。
作者:刘焘鸣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劳动的真谛
- 劳动是青春最壮美的诗行。作为新时代青年,劳动精神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之上,更需要深刻领悟劳动真谛,\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与传承
-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