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靖宇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领袖,其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首先概述了杨靖宇的生平事迹与精神内涵,随后深入探讨了杨靖宇精神与当代德育教育的契合点,包括爱国情怀的培养、坚韧不拔意志的锤炼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强化。接着,文章提出了将杨靖宇精神融入当代德育教育的策略,包括课程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实践活动的丰富。最后,总结了杨靖宇精神对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并强调了其在培养新时代青少年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杨靖宇精神;当代德育教育;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德育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亟需寻求新的资源与路径来丰富和完善德育教育体系。杨靖宇作为抗日民族英雄,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旨在探讨杨靖宇精神与当代德育教育的契合点,并提出将杨靖宇精神融入当代德育教育的策略与启示。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更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抗日战争中,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他率领部队转战于林海雪原之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最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数日,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不仅激励了无数抗日志士奋勇杀敌,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杨靖宇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他始终坚守抗日救国的信念,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他面对强敌和恶劣的环境,始终保持着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三是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过斗争的信念,凭借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四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一些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逐渐淡化。而杨靖宇作为抗日民族英雄,其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为当代德育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通过讲述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断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成功。而杨靖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为当代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通过学习和传承杨靖宇精神,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些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淡化。而杨靖宇作为抗日民族英雄,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信念为当代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通过讲述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可以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
将杨靖宇精神融入当代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创新课程内容。可以将杨靖宇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编入德育教材或课外读物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杨靖宇纪念馆、纪念碑等场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杨靖宇精神的伟大力量。
除了创新课程内容外,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杨靖宇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来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感受杨靖宇精神的伟大力量。同时,还可以邀请杨靖宇的亲属或战友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杨靖宇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
除了创新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外,还需要丰富实践活动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杨靖宇精神的伟大力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等地开展支教、扶贫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为人民服务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
杨靖宇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都是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因此,在将杨靖宇精神融入当代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熏陶与价值观引导的结合,让学生在感受杨靖宇精神的伟大力量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杨靖宇精神所蕴含的优秀品质不仅需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来培养,更需要通过实践体验来内化于心。因此,在将杨靖宇精神融入当代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实践体验与内化于心的结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杨靖宇精神的伟大力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取向。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将杨靖宇精神融入当代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家校合作与社区联动,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家庭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区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应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杨靖宇精神的伟大力量。
杨靖宇作为抗日民族英雄,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将杨靖宇精神融入当代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还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杨靖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将其融入当代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为培养新时代青少年做出积极的贡献。
[1] 房咏梅,张国华. 杨靖宇精神: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7):30-32.
[2] 杨靖宇传编写组. 杨靖宇传[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杨靖宇年谱[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 教育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Z]. 2017-08-17.
[5] 王树增. 抗日战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6] 张耀灿,郑永廷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李晓辉. 红色文化资源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8):66-68.
[8] 王晓艳. 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6.
[9] 李娜. 杨靖宇精神在当代青少年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 吉林大学,2014.
[10] 中共中央宣传部. 英雄烈士褒扬条例[Z].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