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学社围绕《黄帝内经·素问》名篇《生气通天论》开展深度研习活动。活动通过经典阐释、学术思辨与临证研讨,带领社员探析中医理论内核,贯通古今临床智慧。
四支经典研习小组立足典籍原文,以文献考据、古今认识等形式展开汇报。小组梳理了“痎疟”概念的历代医家注疏,揭示其与现代疟疾诊疗的异同,并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探讨,关联焦虑症、颈椎病等当代高发疾病与阳气失养的病理机制,引发深入思考。
社团培训教学员系统阐释“阴平阳秘”理论中阳气的动态平衡价值,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解析阳气失养的整体病机,列举现代亚健康典型表现,并说明精阳复神法,柔阳舒筋法等中医调养思路。然后通过剖析上热下寒证型病案,引申“水火既济”理论,并聚焦石膏的临证应用,对比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二卷石膏解阐明了用药智慧。

小组成员汇报(郑欣月摄)

教学员讲解研习内容(郑欣月摄)

教学员拓展石膏临证应用(郑欣月摄)
近期经典研习计划持续聚焦《内经》核心篇章,通过“经典-临床-拓展”的模式,锻造社员的中医思维与学术创新能力,为传承新安医学流派特色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