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教育学相关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5-02-0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将书籍比作营养品和阳光,书籍于我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暑假期间,我读过两本教育名著——《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述》和《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
从这两本书中,我感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 读《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述》有感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和之前的我一样,不喜欢参加劳动、对学校开展的劳动课程十分的不理解甚至不知道劳动教育具体是用来干什么的。然而,读完这本书,你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述》中揭示到:真正的教育就是培训人们如何劳动,而不是脱离劳动,是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从而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使他们为周围的人作出贡献。
现如今教育中存在着“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错误思想,导致许多在校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忽视劳动教育,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较差,缺乏自理能力。毋庸置疑,该类学生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自然难以适应,生活难以自理,从而成为社会上常说的“书呆子”。之前网上就有一例相关的案例:一学霸,高中成绩非常优异,并在高考中名列前茅,成功考入清华大学。但进入大学没多久,就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学校辞退。他本该有着美好的未来,却因为缺乏劳动基础而中断学业,这是万分令人遗憾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社会也越来越看重人们的动手能力。劳动无处不在,与你我息息相关。因此,在生活我们也可以多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如: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在社会中多参加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将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一书,具体介绍了:智慧——寻求智慧达成优美、观念——师德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育心——教师修养的新思考、实践——师德与教师的职业实践、求索——复杂教育情境中的理性思考等内容。
以前我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望而生畏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看法,新的理解。我才认识到:师德可攀,我们的理想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塑阳光师德,践理想教育。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根植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中,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应该是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的。
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寻我们想要的答案。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参与泰州市海陵区检察院发布会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