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本应是青春绽放的乐土,但欺凌的阴影却可能成为成长路上的阴霾,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学校应正确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建立更完善的预防机制,向校园欺凌说"不",为青春保驾护航。
一、认识欺凌:不只是"开玩笑"那么简单
正确认识欺凌的面孔,包括言语欺凌:起侮辱性绰号、恶意嘲笑;关系欺凌:故意孤立、散布谣言;网络欺凌:在社交平台发布恶意内容;肢体欺凌:推搡、殴打等暴力行为。
中国教育部2017年的调查显示,33.36%的中国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28.66%的学生表示偶尔受到欺负,而4.7%的学生则坦言经常遭受欺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加害与受害并存的现象,即他们既偶尔被欺负也偶尔欺负他人,这类学生占比达到11.2%,这些数据揭示了校园欺凌在中国学生中的复杂性与普遍性。
二、多方联动,构建反欺凌防护网
1."勇敢说出口"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咨询室应开设专项服务,鼓励受欺凌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说出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不做旁观者"主题班会
班级应组织讨论如何正确应对欺凌事件,培养"见义勇为"的校园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3.家长学校联动
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建立家校共防机制,让反欺凌教育延伸到家庭。
三、拒绝欺凌,我们可以这样做
1.对受害者说:这不是你的错;保留证据,及时求助;你值得被善待。
2.对旁观者说:不要加入或起哄;在安全情况下制止;及时向老师报告。
3.对所有人说:学会尊重差异;用善意对待他人;共建友善校园。
校园欺凌没有赢家,学校应持续推进反欺凌教育,让尊重、理解、包容成为校园的主旋律,携手努力,为青春撑起一片没有阴霾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