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始终保持高度的防诈意识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辛向阳 张琛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大学生群体因其社会经验不足、信息接触面广等特点,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始终保持高度防诈意识,不仅是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需要,更是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必修课”。
      校园并非绝缘于诈骗的“真空地带”。从“注销校园贷”的连环套路,到“兼职刷单”的小额诱饵,再到“冒充老师催缴费用”的紧急话术,诈骗分子总能精准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弱点。他们利用学生对社会规则的陌生感、对快速获利的渴望,以及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慌乱,一步步设下陷阱。近年来,不少学生因一时疏忽落入圈套,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焦虑、自责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业与生活。
      保持防诈意识,需要筑牢“认知防线”。大学生应主动学习防诈知识,了解常见诈骗手段的特点与规律。学校开设的安全讲座、社区推送的反诈案例、警方发布的预警信息,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例如,认清“凡是要求转账汇款的陌生来电需反复核实”“高回报兼职多为骗局”等基本准则,就能在面对诱惑时多一分清醒。同时,要培养理性思维,不被“限时”“紧急”等字眼裹挟,遇到疑问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求助,避免因“怕麻烦”“不好意思”而独自承担风险。
      保持防诈意识,更要践行“行动自觉”。在日常行为中,需时刻绷紧防范之弦: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内容;谨慎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非官方APP;遇到转账需求时,务必通过当面沟通、官方渠道二次确认。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反诈宣传,将自己了解的诈骗案例分享给同学,形成“人人防诈、互相提醒”的校园氛围。当每个人都成为防诈链条上的一环,诈骗分子便无机可乘。
      青春的成长,既需要探索世界的勇气,也需要守护自我的智慧。防诈意识的培养,本质上是对风险的预判能力、对诱惑的抵御能力、对规则的敬畏能力的锤炼。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拥抱数字生活的便利,也要警惕隐藏其中的陷阱。始终保持高度防诈意识,用清醒的头脑守护自己的人生航向,才能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让青春在安全与安心之中绽放光彩。
校园生活推荐
  • 始终保持高度的防诈意识
  • 大学生个人时间较为充裕,对社会的接触随之增多,是诈骗分子的重点针对群体,如何提高防诈意思,极其重要
  • 2025-08-1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