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用法要守法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其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学法以明辨,用法以维权,守法以立身,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成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法治观念。
学法是认知的起点。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社会运行的规则体系。在象牙塔中,大学生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更应主动学习《民法典》《刑法》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理解权利与义务的边界,明晰自由与责任的平衡。从校园贷的陷阱到学术不端的后果,从网络言论的底线到实习就业的权益,法律知识如同灯塔,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社会现象中保持清醒判断。
用法是实践的路径。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规范社会行为。面对学术抄袭、劳动纠纷等问题时,大学生应摒弃“忍一时风平浪静”的消极心态,学会通过法律途径理性维权;在参与社会实践时,既要警惕他人侵犯自身合法权益,也要懂得用法律约束自身行为,避免因不懂法而触碰红线。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正是法治意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
守法是立身的根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大学生作为社会文明的倡导者,更应成为守法的标杆。无论是遵守校园规章制度,还是恪守社会公共秩序,都是守法精神的具体体现。现实中,个别大学生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陷入犯罪泥潭,不仅葬送了个人前途,更给社会带来危害。这警示我们:守法不是外在的强制要求,而是内在的行为自觉,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
法治社会的建设,既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大学生肩负着时代使命,当以学法为基、以用法为要、以守法为本,在学习中培养法治思维,在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让法律成为青春路上的指路明灯,用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校园生活推荐
- 学法用法要守法
- 进入大学,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同学已经成年,如何承担起自己的法律义务,认清法律责任,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