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操场,我也曾是新生
又是一年秋,白露已过,新学年在依旧闷热的南方天气里开始了。重返校园,汗水依旧轻易浸湿衣衫。下午路过操场,一群群身着军训服的大一新生正在训练。他们望向我,眼神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正如两年前的我,也是这样望着学长学姐,想象着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光。
那时的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站军姿、踢正步,每天六点多起床,虽然累,却过得规律而充实。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像高中一样,有清晰的时间表、有明确的任务,有一种被推着走的“外驱力”。而如今,早上七点起床都偶尔觉得艰难。八点上课,七点起床本不算早,却仍会因倦意生出几分苦楚。我渐渐明白,不是起床变难了,而是大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自由——除了课表,再没有人替你安排什么。你必须是自己的主人。
没有了外驱力,就得去寻找内驱力。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去规划一天、一周,甚至更长的时光。制定计划不难,难的是执行,是日复一日地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深深迷茫过:我到底想要什么?漫无目的走在校园里时,常感到一阵空虚。后来我懂了,那不是孤单,而是缺乏方向的漂浮。只要目的地明确——是去教室、图书馆,还是操场——每一步就都有了力量。
有段时间,我看着身边的同学,有人沉迷游戏,有人忙于社团,似乎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唯独我找不到自己的节奏。但慢慢地,我发现了食堂西北拉面的美味,校门外夜宵摊的新品,爱上了图书馆二楼靠窗的座位,也注意到每晚操场上那几个坚持跑步的身影。原来,适应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过程;成长,也不是非要做什么大事,而是学会在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
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大学故事。内驱力,就是这故事的笔。它决定了你的轨迹,也塑造着你的模样。大学里,很多人选择独来独往,不是没有朋友,而是大家都渐渐明白:我们远离父母,必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朋友有朋友的旅程,而你,得学会陪自己走下去。
军训的两周转眼就会结束,新生们即将迎来真正的大学生活。而我也将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带着更清醒的自我认知,在青春的路上,一步一步,踏实而坚定地走下去。
校园情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