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自律,越容易焦虑?
凌晨5点起床、每天读书3小时、严格控制饮食……当自律变成紧绷的发条,反而会吞噬幸福感。心理学中的“自我损耗理论”指出,过度压抑本能需求会消耗心理能量,导致后期更容易失控。哈佛大学的研究证实,那些采用“严格自律”的人群,80%会在3个月内出现暴饮暴食或拖延行为。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温柔的坚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坚持跑步35年,秘诀不是咬牙硬撑,而是把跑步当作与自己对话的时光:“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空白、无为,是所谓的‘虚度’。”将目标拆解成微小的、可实现的行动,用奖励机制替代惩罚思维——比如读完一本书后允许自己看一场电影,而非完不成计划就自责。
就像哲学家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未必让我更强大,也可能让我学会绕道而行。”唯有热爱驱动的坚持,才能长久而从容。
作者:刘一格 杨高远 王梦涵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提升心理韧性: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关键
-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关键的心理品质,决定着大学生能
- 06-23
- 大学生心理适应:从迷茫到成长
- 大学,是人生旅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而言,从相对熟悉、规律的高中环境,过渡到自由开放、丰富多
-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