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的定势
现阶段,专家指出大学生心理状态复杂多样,面临诸多挑战。处于青年中期的他们生理接近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行为上充满活力却偶有冲动,情感丰富且波动大,思维活跃却易固执,虽渴望建立人际关系,却因社交虚拟化导致线下社交能力退化。同时,学业竞争内卷带来的高投入低效能引发焦虑,职业规划不确定致使自我怀疑,而心理咨询资源紧张又阻碍心理求助。相关调查显示,21.48%的学生存在抑郁风险,45.28%面临焦虑困扰,且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隐蔽化、连锁化”趋势,亟需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合作,共同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我觉得我们学校做得很好,在心理健康上重视程度远超我们想象。讲个笑话,我的舍友在填写例行的心理普查表时,迷迷糊糊地填错了。最后在自己最近的内心活动里,勾选上了烦心事多,有一定的自残倾向。刚填写上去,下一秒辅导员的电话就打过来了,约他下午面谈一下。他当时慌掉了,所以就反思了一下自己哪个方面是不是做错了。本能的紧张一下,然后后来老师跟他说,他的心里表单上面填了他最近的一个不好的状况,老师想问问他,关心一下是不是家里出现什么问题。我估计他下一次再也不会迷迷糊糊地填错了。
虽说是笑话,任何一个层面的人都重视心理的问题。国家出政策,社会出改革。都是为了我们青年甚至少年,能有一个好的心理。但有的大学生被自己心理所拘束。我是见过例子的,拿MBTI举例:如内向型(I)大学生更倾向自我反思与深度思考,面对学业压力时可能更依赖自我调节,而外向型(E)学生则偏好通过社交缓解焦虑;直觉型(N)学生善于把握抽象概念,在创造性学习任务中更易获得成就感,实感型(S)学生注重细节与实际经验,在传统课程学习中更得心应手。假如我是I人,我自设定就不乐意社交。这还总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疲劳跟麻烦接踵而至。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能调节身心状态;正视压力,通过合理规划、分解任务来化解焦虑;主动参与社交,真诚沟通增进人际支持;定期自我反思,接纳不足并积极改进;遇到困扰时,及时向亲友倾诉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作者:孙源潮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提升心理韧性: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关键
-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关键的心理品质,决定着大学生能
- 06-23
- 大学生心理适应:从迷茫到成长
- 大学,是人生旅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而言,从相对熟悉、规律的高中环境,过渡到自由开放、丰富多
- 06-23